头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第十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在京举办

2023-08-22

  为推动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研究,开辟新的学术交流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研究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研究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科技与经济社会史专业委员会、气象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历史工作委员会、兵器史研究会等15家学术团体,于2023年7月21日—22日在北京举行“第十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

  本论坛发端于2008年,最初以“中国技术史论坛”为名,2018年更名为“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每1~2年举办一次。论坛旨在突破学科壁垒、增进交流,推动中国技术史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现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兼顾提高与普及,重视青年学者的成长,鼓励与国际学术单位或社团合作组织学术活动,邀请国外学者参与工作。

  本届论坛有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西华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安庆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铁路总公司上海铁路局培训中心、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合肥子木园博物馆、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等近40家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在7月21日上午开幕式上,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冯立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关晓武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技术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孙烈主持。

  开幕式后,关晓武、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徐祖哲、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Per H?gselius、北京科技大学潜伟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晓岑围绕传统工艺、计算机史、技术创新史、材料科学史主题分别做了大会报告。

  在工业化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对待传统手工艺的衰落和技艺消亡问题,是否保护?如何保护?关晓武指出,传统工艺创新发展面临着手工技艺僵化,产品创新度不够,与日常生产生活脱节,传承体系不健全,传承人群断代等挑战,同时也迎来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新技术的助推,以及国际方面可能出现的极大需求等,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徐祖哲指出,“两弹一星”工程和计算机是紧密联接的。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将计算机列入,“四项紧急措施”也包括计算机,计算机成为四大“国之重器”之一。“两弹一星”工程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工程,从设计、制造、发射、试验、测控、故障分析,形成一个科学的整体,计算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0年代,中国成功实施了“两弹一星”的三大战略,完成了超远程、大当量、广机动、高轨道的一个战略体系,增强了国家的自信和奋进的勇气!

  Per H?gselius 指出,1989-1991年之后,东欧绘制了清晰的资本主义蓝图,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蓝图影响到其创新体系的建设。对照近年中国创新体系崛起的经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创新是可能孕育成功的。在建设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大量非必要系统性部门的破坏,为独特的东欧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潜伟指出,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经历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一系列不同学科的发展、分化、重组和整合,在欧美通识教育和苏联式专才教育模式之间切换,其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近四十年的历史;随着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不断融合,学科内涵和所涉及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体现出从宽广到细分又从细分到综合的规律。

  李晓岑指出,活态传承是工艺传承的有效方式,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本质上是获取直接经验,传递其技艺、历史和文化的核心价值。学校的培训教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由于直接经验的削弱,民族文化和工艺传承都有所缺失,仅靠学校这一途径传承和培养是不够的。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工艺核心价值传承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不断加强传承人的培养,让他们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大会报告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史与工业遗产、计算机史、物理学史与气象史、水利史与航运史、农业史与农业遗产、材料史与科技考古、科技创新史、军事技术史、科技传播史等10个专题分组报告。

  会议期间召开了技术史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联席会议。参会代表选举李成智为新一届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选举(按姓名拼音排序)段海龙、高瑄、姜玉平、潜伟、孙烈(兼任秘书长)、杨小明等6人为副主任委员。另选举产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5人与理事63人。经联席会议商议决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承办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

  22日下午,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成智主持本届论坛的闭幕式。传统工艺研究研究分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冯立昇,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华大学教授杨小明,机械史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柏春以及下届承办方代表、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分别进行总结致辞。

关晓武开幕式致辞

关晓武开幕式致辞

冯立昇开幕式致辞/总结致辞

冯立昇开幕式致辞/总结致辞

孙烈主持开幕式

孙烈主持开幕式

李成智主持闭幕式

李成智主持闭幕式

杨小明总结致辞

杨小明总结致辞

张柏春总结致辞

张柏春总结致辞

下届承办方代表李晓岑发言

下届承办方代表李晓岑发言

与会人员合影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