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上午,吴岩教授应邀莅临研究所STS中心作报告,报告题目是“科幻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报告会由STS中心主任高璐副研究员主持,与谈人为刘益东研究员。
吴岩教授是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科幻创作与产业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科幻创作工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文学奖、中国科幻银河奖、星云奖、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科幻教育家奖、美国科幻研究协会(SFRA)托马斯.D.克拉里森(Thomas D. Clareson)奖获得者,是该奖项的第一位亚洲获奖者。
吴岩教授的成长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从小就是科幻迷,得到当时负有盛名的叶永烈先生的赏识和关注,16岁就以《别具一格——读叶永烈的科学文艺作品》为题,在《光明日报》第四版发表了自己平生第一篇文章。1979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著有《心灵探险》《生死第六天》《中国轨道号》等长篇小说和《科幻文学论纲》等学术著作。作为中国科幻教育的先驱,开设过中国高校第一个本科科幻课程、第一个科幻硕士和博士方向。可以说,吴岩是国内在科幻创作、科幻研究、科幻教育三位一体取得卓越成就的第一人。
吴岩报告从科幻研究中实证脉络与科幻中想象脉络两个维度展开,前者包括叶永烈和武田雅哉的一系列工作、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和南科大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有关科幻产业等方向的实证研究、江晓原穆云秋等对科幻跟科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文学计算方向的研究与吴岩关于科幻未来主义的研究。后者包括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科幻伦理学的研究等。吴岩还分析了实证与想象的融合方面一些代表性工作,那檀蔼孙关于清末中国科幻小说的诞生的研究,引起我们这些科技史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基于以上论述,吴岩提出一些趋势性的考量,包括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对科幻研究的影响、信息分享和国际交流的发展、与创作和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及跨学科和创新气氛的继续营造。最后,吴岩介绍了科幻的有关奖项和南科人文学术系列等研究成果。通过吴岩的深入浅出又生动风趣的介绍与评析,让与会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了中国科幻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趋势。
随后,与会者和报告人展开热烈讨论,主持人高璐和与谈人刘益东都对吴岩的分享与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刘益东从科技风险治理的角度思考科幻发展的前景,强调在AI大爆发之际,开展负责任的科幻创作与研究至关重要,当现实与科幻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的今天,重新思考科幻事业的使命迫在眉睫,这与吴岩正在思考的重构科幻结构不谋而合。大家一致认为,在急剧变化的今天,科幻事业的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