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STS中心举办“Solidarity in Governing Biotechnology: Chinese and Global Perspectives”国际研讨会

2024-10-28

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伦理治理的新挑战,为推进科技与治理的融合,在理解中国与全球视角中探索多元共治,2024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史综合研究室联合举办了“Solidarity in Governing Biotechnology: Chinese and Global Perspectives”国际研讨会。中国科学院科技史综合研究室主任姚大志、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高璐,对世界各地杰出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家的五位国际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的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Global Governance for Humanity”由北京大学陈海丹进行主持。达尔豪西大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Françoise Baylis以“Global Governance and Consensus Building”为题进行了报告,提出了在了解以及尊重多样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共识会将我们带入到一个特定的轨道中,在我们思考如何“伦理”的应用技术之前,我们应该回答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未来社会中,然后思考如何用技术支持这一目标。瓦格宁根大学副教授David Ludwig以“Humanizing Science in a Cosmopolitan Era”为题进行了报告,普遍主义的科学观强化了国家间矛盾,使得科学成为国家竞争的工具,而Humanizing Science连接了人与科学目标,有助于促进人类的团结。肯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Joy ZHANG以“Public Engagement in the Age of‘Science at Large’”为题进行了汇报,她认为公众参与(PE)目的不是告诉别人科学应该怎么做,也不是向公众灌输科学是什么,而是关注、修复和建立互惠的社会关系,一种关怀的关系(care-ful)。

会议第二单元“Looking Back for the Future”由肯特大学Joy ZHANG主持。莱斯大学科学、技术和创新史的讲席教授Luis Campos以“The Spirit of Asilomar”为题进行了汇报。1975年的Asilomar会议是技术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但仍存在很多我们尚未理解的精神,至今仍提醒我们在高速发展之前更加关注技术的社会影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STS中心主任高璐以“The Evolving Roles of CAS in Research Governance of Emerging Biotechnology ”为题进行了发言,分享了中国科学院在科学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伴随着中国科技发展与国际社会之间展开的互动,她认为中国的伦理治理更多是一种被动的、解决争议的范式,应该采纳更积极的伦理态度塑造科学技术的未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寒以“How to Refound RRI in a Cosmopolitan World?A Case Study of BGI”为题进行了报告,她以华大基因为案例,讲述了其在构建自己的伦理体系过程中的三次关键节点,并提出建立对新兴技术治理的系统是必要的,这将有助于促进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同时更好承担社会与伦理责任。

会议第三单元“Emerging Biotechnology Challenges”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寒主持。伯明翰大学技术与社会系副教授Neil Stephens报告题目为“Global Imaginaries and Cultured Meat: Contested Narratives on the Politics and Status of Biotech and Food”,细胞培养肉(cultured meat)的案例展示出国家、技术的社会意向如何与占我们文化中主导地位的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进而维持了国家内部现有的权力关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晏萍以“The Epilogue of Gene-Edited Babies Event in China: A Humanizing RRI’s Perspective” 为题进行了发言,她分享了自己对于Humanizing RRI的理解,接着展示了中国的基因编辑案例,倡导在技术的设计和开发中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社会价值观、道德诉求。北京大学医学与人文学院副教授陈海丹以“Defining and Debating Mind Reading vi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Insights from Chinese Experts”为题进行了发言,脑机接口(BCI)可以分为侵入型和非侵入型两类,对于其带来的伦理挑战,关于隐私保护的规定目前被认为是足够的,但未来可能会出现未经用户同意访问相关数据的风险。

报告结束,与会嘉宾就科技伦理治理相关问题展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并对跨学科的全球对话表达了强烈期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