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 院士专家

院士——李俨

2023-03-30
中文名: 李俨 逝世日期: 1963年1月14日
国 籍: 中国 毕业院校: 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闽侯(今福州市)
出生日期: 1892年8月22日 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数学史料》《铁道曲线表》

李俨(1892-1963),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历史学家、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专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1912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学习,与茅以升是同窗契友。他以大量的史料搜集工作为基础,对中国古代数学史作了大量研究,著作甚丰,是该项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1892年8月22日生于福州城内旗下街的一个下级官吏家庭。旗下街原是清代八旗旗民居住之地,清代末年旗民将其租与当地贫民居住。他父亲曾考取过科举制度下的举人,在江苏长期作候补知县,但从未补实。李俨随母亲在原籍,生活比较清苦。

人物生平

1904年起,李俨进入福州三牧坊学堂读书。1912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即后来的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后又迁校至四川峨眉,现名已改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学习,当时20岁,与著名的桥梁学专家茅以升、著名社会活动家杨杏佛、著名数学教育家黄寿恒同班。

1913年,因父亲病故,家贫不能继续在学校学习,李俨考入了当时的陇秦豫海铁路局(即陇海铁路局前身)为级别最低的工务员。同时还克服了铁路建筑工地的各种不利条件,持续通过国内外各种函授途径,完成了自己未竟的大学教育。

自1913年起至1955年止,李俨持续在陇海铁路工作长达40余年。开始时是在海州、徐州、郑州等地作工务员、测量员。当陇海铁路开凿硖石驿1760米大隧道工程之际,李俨参考了英、法、德、日等各国的工程技术资料,精心测量,顺利地按期凿通隧道。此工程是采用山两端打洞同时开凿于洞中会合贯通的施工方法,对测量工作要求比较高。在20年代初期的中国,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属于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

当隧道凿通时,李俨受到了路局方面的表彰,同时也受到参加工程施工员工们的拥戴。自1921年起,李俨升任为工程副段长(1921—1924,硖石)之后又历任工程段长(1924—1932,灵宝、阌乡)、工程总段长(1932-1933,粤汉铁路;1933—1935,西安、潼关)、副总工程师(1935—1955,西安、宝鸡、天水、兰州)等职务。

李俨曾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尤其是陇海铁路的建设,贡献出大半生的心血。 但是李俨以毕生时间所从事的关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实际上他是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更使他的名声著称于中国和全世界。  李俨关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13年,即在时间上与考入陇海铁路几乎同时。关于他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动机,在一篇自传中曾自述说:“父亲退职回家,于1913年卒去,母老家贫,无款供我读书。 此时陇海铁路招工务员,我即考入。……可我个人,第一:因家贫而失学谋生,以后总得多方充实学业;第二:我看过一篇日本人述说中国数学的论文,十分感动和惭愧,以为中国人如此不肖,本国科学(特别是数学)的成就自己都不知道,还让他们去说,因立志同时要修治中算史。”李俨的研究工作,都是利用繁忙的铁路建设的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的。利用业余的时间,他通过国内外的函授教育自修完了土木工程和数学等大专课程;同时开始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

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本图书馆的资料,在1915—1917年间,即当李俨刚刚开始中国数学史研究工作不久,他曾与著名的数学史家D.E.史密斯(Smith)多次通信,草拟提纲,试图共同编写一部中国数学史用英文出版(当时,史密斯与日本三上义夫合作刚刚出版了一部日本数学史)。

根据共同商定的计划,由李俨先写出中文初稿,书名为《中国数学史》,再由当时正在美留学的茅以升译成英文转交史密斯。但这一编写计划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

1955年李俨由陇海铁路局奉国家之命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同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56年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八届国际科学史会议。

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成立,李俨被任命为室主任,直至逝世。

1958年,李俨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参加了全苏科学技术史大会 。

1961年李俨积劳成疾,不幸患心脏病,时时入院治疗。但他仍披简搜牍,坚持笔耕不辍,直至生命最后一息。1963年1月14日凌晨,李俨终因心脏病不治,逝世于北京医院。1月17日举行公祭,同日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成就荣誉

1917年李俨在《科学》杂志2卷2期上发表了《中国数学史余录》,1919年又发表了《中国数学源流考略》(载《北大月刊》1卷4、5、6号)。这是李俨最早的两篇论文。其中《中国数学源流考略》一文,很可能即是与史密斯合作计划的中文原稿。自此时起,直至去世,李俨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地进行了中国数学史研究。

按其逝世前不久自编的论文目录统计,一生前后共发表了论文百余篇,专著十余种。可以说,李俨在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和同时代的钱宝琮(1892-1974)一道,同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

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李俨进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高峰时期。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这些论文经修订,由李俨自编为《中算史论丛》1—4集(商务印书馆,1933、1935、1947)。50年代初期,李俨又对其修订增补和调整,重新编成《中算史论丛》1—5集(科学出版社,1954、1955)。新编《中算史论丛》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李俨在中国数学史研究工作中的各方面成就,从论文最初发表,到《中算史论丛》最后编定,前后历经30余年,可称为是他毕生的得力之作。从各集所收论文的内容看:

  • 第一集为中国古代数学家各项成就的集录。其中包括分数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定理(勾股定理)研究、平方零约术、大衍求一术、纵横图、帕斯卡(Pascal)三角形(贾宪三角形)研究、方程论、级数论各篇。列于书前的“中国数学史绪言”,对中国数学进行了综合介绍。
  • 第二集的内容为对中国各时代的算书加以集录和研究,同时论述了30年来(至50年代止)中算史新资料的发现,以及明代算书志、清代中算著述集录等。
  • 第三集的内容为明清时期传入的西算以及中算家关于对数、三角术、割圆术、圆锥曲线等方面的研究。书前列有《中国的数理》一文,以便对中国数学进行综合性的了解。第三集末尾附有《梅文鼎年谱》一篇。
  • 第四集为筹算和珠算,并对唐、宋、元、明、清各代数学教育进行系统论述。对古算书《测圆海镜》作了详细的解释。书末附有李善兰、华蘅芳二位清末数学家的年谱。
  • 第五集为上古以及唐代中算史的综合叙述,还有中国和印度、阿拉伯、朝鲜、日本之间数学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国数学史学史以及清代数学论文目录,37年来中国数学史论文目录(截至1948年10月止)等。

除论文集之外,李俨还有多种专著出版问世。《中国算学史》(商务印书馆,1937)和《中国数学大纲》可为其代表。《中国数学大纲》一书的上册是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958年,李俨除对上册进行大量增订之外,又将下册一并出版(科学出版社)。

《中国数学大纲》一书前后也经历了20余年时间。《中国算学史》和《中国数学大纲》二书,都是按时代先后的顺序而编写的断代体的中国数学史著作。尤其是前一种,在国内(包括港台地区)曾多次印刷,流传较广。此书在1940年还被译成日文出版(岛本一男、薮内清共译,东京生活社)。  对自己的著作不断地进行补充和修订,是李俨研究工作的一大特点。从发表单篇论文到编入论文集,再对论文集进行增补调整,有时要反复地多次进行。如果把多次重复的工作都仅作为一次来统计,李俨一生所发表的论著总计在200万字至300万字之间。如果把反复性的增订工作也计算在内,他的总工作量当在1000万字以上。这样大工作量的研究工作,大都是在繁忙的千里铁道建设工地上,利用业余时间,一点一滴逐渐积累完成的。他这种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实堪为后人之楷模。年老以后,李俨常常对学生谈起他随身携带数十箱古算书,常年奔波于陇海铁路各个工地,许多论著多是在迢迢长夜的油灯下奋笔写成的情景,用以激励后生学子的上进。

李俨的信条是:“自修亦非难事,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业余时间进行研究,最好能按年按月订出计划。要有坚定的意志,既不贪多,又不中断”、“不求急就,一年不足,期以十年,十年不足,期以终身”。李俨的一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  

李俨以他自己所掌握的现代数学知识为基础,对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进行整理和研究,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局面。同时他又承继了清代乾嘉学派之余绪,遵循了该学派所提倡的“实事求是”、严密考证的传统的学风和方法,言必有征,无征不信。他的论著总是以资料的详实而著称。至于对各种问题的论断,则多是引而不发,他总是期望读者自己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以此形成了他自己特有的文风。  中国数学史研究,资料的搜集当为首要。李俨以毕生之精力努力搜求古代的数学典籍,藏书之丰富实堪称海内独步,其中有不少稀世珍本。

在本世纪的前半叶,在国际、国内战乱频繁发生的情况,搜集并保存了一批珍贵典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李俨逝世后,全部藏书经家属捐赠,现在收藏于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广为利用。

相关事件

1892年8月22日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12—1913年 在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学习。
1913—1935年 任陇海铁路局工务员、测量员、工程副段长、段长、总段长。  
1935—1955年 任陇海铁路局副总工程师。  
1955—1957年 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7—1963年 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主任。
1963年1月14日 病逝于北京市。

作品一览

  • 《中国数学源流考略》(1919年)《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十卷
  • 《中国算学史》(1937年初版,1955年修订版)《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六,七,八卷
  • 《中算史论丛》l-5集(1928-1937;1954,1955年)
  • 《微积分学初步》(1936年)
  • 《铁道定线法》(1938年)
  • 《中国数学大纲》上、下册(1958年)《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三卷
  • 《十三四世纪中国民间数学》 1958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二卷
  • 《中算家的内插法研究》 科学出版社 1957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二卷
  • 《中国古代数学史料》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1954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二卷
  • 《计算尺发展史》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2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二卷
  • 《铁道曲线表》 商务印书馆 1940
  • 《计算尺用法》
  • 《近世几何学初编》
  •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1-10 卷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图书

中国算学史
 
作者名称: 李俨
作品时间: 1998年4月
《中国算学史》是一部由李俨所著的学术书籍,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数学大纲

作者名称: 李俨
作品时间 :2020年12月
《中国数学大纲》是按时代先后的顺序而编写的断代体的中国数学史著作,在国内(包括港台地区)曾多次印刷,流传较广。此书在1940年还被译成日文出版(岛本一男、薮内清共译,东京生活社)。本书是1958年前最为完整详尽的一部中国数学史,全面介绍了清末以前中国主要的数学著作和数学成就,并为西汉至清末13...
中算家的内插法研究

作者名称:李俨
作品时间:1957年4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