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 院士专家

院士——席泽宗

2023-03-30
席泽宗 中文名: 席泽宗
出生地: 山西垣曲
出生日期: 1927年6月9日
逝世日期: 2008年12月27日
毕业院校: 中山大学
研究方向: 天文学史

席泽宗 个人简历:

1927年6月9日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
1947年毕业于兰州西北师范学院附中
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
1951~1954年7月 中国科学院编译局 编辑
1954年8月~1956年12月 科学出版社 编辑
1957~1975年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
1957~2008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977年5月至12月归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
其中1978年由助理研究员晋升为副研究员
    1981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3~1988年任所长
198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当选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论著目录:

  1. 《恒星》商务印书馆(北京)1952.1 4.2万字;科普出版社(北京)1958.3 5.1万字(增订再版)
  2. 《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7 12.7万字(合);
  3. Le Cosmologie Cinesi ,(意大利文译本) Roma : Ubaldini ,1978
  4. 《中国天文学简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10 11.1万字(合)
  5. 《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 1981年 39万字 (合)
  6. 《科学史八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94.8
  7.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学方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8 2.3万字
  8. 《古新星新表与科技史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自选集)
  9. 《科学史十论》,復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主编书籍目录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天文学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0.12 30万字
  2. 《徐光启研究论文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6.3 (合)
  3. 《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天文学家I》科学出版社 1990.8 22.6万字
  4. 《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天文学家II》科学出版社 1994.4 24.8万字
  5.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天文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1 约12万字
  6. 《彩色插图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国)祥云出版公司 1997年 23万字 725幅图 (合)
  7. 《人类认识世界的五个里程碑》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12 15.7万字
  8. 《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科学出版社 2001.6 84万字

译著目录

  1. 《理论天体物理学》(阿姆巴楚米扬 等)科学出版社 1956年 1957年再版 54.4万字(合)
  2. 《宇宙间的生命》(奥巴林、费森科夫)科学出版社 1959.5 13.7万字(合)

文章目录(天文学和天文学史)

  1. 《预告今年日月食》《越华报》(广州)1948 .1.1
  2. 《周末谈天》 《华侨日报》(香港) 1948.4.21
  3. 《日食观测简史》 《建国日报》(广州) 1948.5.9
  4. 《“五.九”日食观测记》 《华侨日报》(香港) 1948.6.9
  5. 《世界最大望远镜》 《华侨日报》(香港) 1948.9.29
  6. 《漫谈宇宙线》《华侨日报》(香港)1948.11.13
  7. 《彗星阐释》 《建国日报》(广州) 1948.11.28
  8. 《年与历》《工商日报》(香港)1949.1.1
  9. 《星光探源》《华侨日报》(香港)1949.4.6
  10. 《星的种种》《工商日报》(香港)1949.4.9
  11. 《北极星》《华侨日报》(香港)1949.4.27
  12. 《关于夏令时》《建国日报》(广州)1949.5.1
  13. 《再论夏令时》《建国日报》(广州)1949.5.8
  14. 《万能的光谱仪》《工商日报》(香港)1949.7.19
  15. 《牛郎织女的新认识》《文汇报》(香港)1949.7.30;《建国日报》(广州)1949.8.3
  16. 《谈谈小行星》《华侨日报》(香港)1949.9.28
  17. 《到月球去——科学的梦话》《大光报》(广州)1949.10.3,4
  18. 《原子舞台上的角色》《工商日报》(香港)1949.10.10
  19. 《研究宇宙的工具》《华侨日报》(香港)1950.2.22
  20. 《天地之大》《大公报》(香港)1950.6.1
  21. 《天上鸳鸯——双星》《华侨日报》(香港)1950.6.27
  22. 《夏夜星空》《大公报》(香港)1950.8.31
  23. 《中秋赏月》《联合报》(广州)1950.9.27
  24. 《月到中秋分外明》《工人日报》(北京)1951.9.15
  25. 《地球是怎样来的?》《中国少年报》(北京)1952.3.17
  26. 《从中国历史文献的记录来讨论超新星的爆发与射电源的关系》《天文学报》1954.2 pp.177-184
  27. 《别洛波尔斯基》《中国青年报》1954.7.20
  28. 《谈谈新星》《光明日报》1954.12.20
  29. 《我国历史上的新星记录与射电源的关系》《科学通报》1955.1 pp.93-94;《新华月报》1955.3 pp.210-211
  30. 《古新星新表》《天文学报》1955.2 pp.183-196 ;
  31. 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1957.2 pp.159-175;
  32. Smithsonnian Contribution to Astrophysics 1958.6 pp.109-130;
  33. Soviet Astronomy (USA) 1958.2 pp.161-176;
  34. 《中国科学技术文库·院士卷I》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 pp.272-282
  35. 《爆发星的物理性质》《北京科联会讯》1955.5 pp.22-23
  36. 《谈谈太阳》《光明日报》1955.6.20 ;
  37. 《谈天说地》天津人民出版社
  38. 《僧一行观测恒星位置的工作》《天文学报》1956.2 pp.212-218
  39. 《天文学思想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创刊号 1956 pp.51-52
  40. 《元代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中国新闻》1956.7.27
  41. 《太阳系的大家庭》《科学小报》1957.1.26 ;
  42. 《科学普及资料汇编》1957.2 pp.1-2 ;
  43. 《科学知识汇编》第2辑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 pp.1-4
  44. 《人造卫星一两年内即将出现》《科学小报》1957.2.16
  45. 《唐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一行》《中国新闻》1957.6.6 ;
  46. 《Дружба》1957.6.6
  47. 《太阳上的黑斑》《科学大众》1957.7 pp.296-297
  48. 《天狼星的故事》《学科学》1958.2 pp.17-18
  49. 《我国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天文爱好者》1958.2 pp.17-18
  50. 《苏州石刻天文图》《文物》1958.7 pp.27
  51. 《中国天文学史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1959.12.1 ;《科学史集刊》第三期1960年 pp.53-58
  52. 《人类怎样认识了宇宙》《人民日报》1959.2.14
  53. 《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十年来的中国天文学》科学出版社 1959年 pp.58-62(合)
  54. 《张衡》《中国古代科学家》科学出版社1959年初版 pp.19-26 ;1963年二版 pp.23-30
  55. 《中国天文学的历史发展》《科学》1960.1 pp.1-4
  56. 《盖天说和浑天说》《天文学报》1960.1 pp.80-88
  57. 《火星种种》《新观察》1960.1 pp.26-27
  58. 《从望远镜到宇宙飞船》《创造与发明》1960.5.27
  59. 《探索星星的起源——关于天体演化学的一些认识》《科学大众》 1960.10 pp.399-401(署名:周田芳)
  60. 《月面学》《科学通报》1961.2 pp.14-22
  61. 《关于金星的几个问题》《科学通报》1961.4 pp.38-43
  62. 《十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天文学》(俄文) (苏联)《东方国家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俄文)第二集 1961年 pp.75-79
  63. 《金星之谜》《科学大众》1961.4 pp.130-141
  64. 《印第安人也有“四灵”之说》《北京晚报》1961.10.6
  65. 《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发现的》《文汇报》1961.10.8
  66. 《王锡阐的严谨治学》《科学报》1962.1.31
  67. 《〈淮南子·天文训〉述略》《科学通报》1962.6 pp.35-39
  68. 《天文学和现代科学》《科学大众》1962.6 pp.154-155
  69. 《年月日》《前线》1962.16 pp.23-24
  70. 《试论王锡阐的天文工作》《科学史集刊》第6期 1963年 pp.53-65;《王锡阐研究文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1 pp.1-20
  71. 《朱熹的天体演化思想》《光明日报》1963.8.9
  72. 《纪念伽利略诞生400周年》《科学史集刊》第7期1964年 pp.1-7
  73. 《宇宙论的现状》《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64.2 pp.42-45
  74. 《新星和超新星》《科学大众》1964.4 pp.142-145
  75. 《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天文学报》1965.1 pp.1-22;《科学通报》1965.5 pp.387-401;Science(USA)1966年第3749期 pp.597-603;美国NASA TTF-388 1966年单行本
  76. 《朝鲜朴燕岩〈热河日记〉中的天文学思想》《科学史集刊》第8期 1965年 pp.73-76
  77. 《关于天体史的对话》《文汇报》1965 .10.4 (笔名周芬)
  78. 《宇宙剪影》(专栏)《人民日报》1965.10.16,28;11.4,22;12.13;1966.3.22;4.2
  79. 《敦煌星图》《文物》1966.3 pp.27-38
  80. 《日心地动说在中国——纪念哥白尼诞生五百周年》(合)《中国科学》1973.3 pp.40-44;《人民日报》1973.7.21;《新华月报》1973.7 pp.194-196;《中国科学》1973.3 pp.270-279;Scientia Sinica 1973.3 pp.364-376
  81. 《中国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五星占”》《文物》1974.11 pp.28-39;(署名:刘云友)《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科学出版社 1978年 pp.14-33;《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1979年 pp.181-193;《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文物出版社 1989年 pp.46-58;
  82. 《我国古代的天文成就》《科学实验》1974.10 pp.15-17;《儒法斗争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南昌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5年 pp.88-96
  83. 《宣夜说的形成和发展》《自然辩证法杂志》1975.4 pp.70-85
  84. 《中国古代的宇宙论》(署名:郑延祖)《中国科学》1976.1 pp. 111-119;Scientia Sinica 1976 .2 pp.291-309
  85. 《月面上的几个“中国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1978. 1 pp.14-15
  86. 《一份关于彗星形态的珍贵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文物》1978 .2 pp. 5-9;《科技史文集》第1辑(天文学史专辑)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8年 pp.39-43;《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pp.198-203;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84 .1 pp.1-7;《中国天文学史新探》台北明文书局 1988年 pp. 268-278;《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文物出版社 1989年 pp. 29-34
  87. 《汉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科学技术发明家小传》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2 pp.18-24;《张衡研究》西苑出版社 1999.12 pp.123-127
  88. 《从历法改革与日食观测看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研究通讯》第11期 1978 .8 .25
  89. 《奇技伟艺令人景仰——纪念张衡诞生1900周年》《人民日报》 1978. 9. 26;《张衡研究》西苑出版社 1999.12 pp.61-67
  90. 《浑仪和简仪——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 pp.30-37 (修订本)1995年 pp. 33-39
  91. 《天文学史的研究》《自然杂志》1979 .4 pp.217-219 (合)
  92. 《三十年来的中国天文学史研究》《天文爱好者》1979. 7 pp. 3-5
  93. 《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三十年》《自然辩证法学术研究》第8辑 1980年 pp. 1-13;《Isis》(U S A)第72卷 1981 .263期 pp. 436-470;《群马县和算研究会会报》(日本)1981. 16 pp. 13-18
  94. 《落下闳》《天文爱好者》1980 .9 pp.12
  95. 《伽利略前2000年甘德对木卫的发现》《天体物理学报》1981 .2 pp. 85-88;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81 .2 pp.242-243;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罗马尼亚)1981年 pp.203-209;Chinese Physics (U S A)1982 .3 pp.664-667
  96. 《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及其意义》《纪念元代卓越科学家郭守敬诞生750周年论文集》中国科技史学会 1981年 pp.2-4
  97. 《古代东方の天文记录と现代天文学への应用》《东方学》第63辑 1982年 pp. 118-124
  98. 《古代中国和现代西方宇宙学的比较研究》《大自然探索》1982 .1 pp.167-171;《天文学哲学论集》人民出版社 1986年 pp.161-173
  99. 《“气”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影响》《东洋的科学和技术》(日文,京都)同朋舍 1982年 pp.154-169;《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三集 科学出版社 1984年 pp. 161-173
  100. 《日本的天文普及机构》《天文爱好者》1982. 5 pp.8-11
  101. 《在伽利略之前两千年的一项发现》《科学家谈科学》第3辑 科普出版社 1982年 pp. 46-50
  102.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 to Astrophysical Problems High Energy 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 科学出版社 1983年 pp.158-169;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1987 pp.129-142
  103. The Belgian Astronomer Who was Saved by an Earthquake China Daily 1983 .6. 5
  104. 《现存观测时间最久的北京古观象台》《百科知识》 1983 .5 pp.66-68
  105.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人民画报》1983. 11 pp. 9-11
  106.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建国以来天文学史研究的回顾》《天问》(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江苏科技出版社 1984年 pp. 1-24
  10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a ”s Astronomy 《大自然探索》 1984. 4 pp. 175-178;History of Oriental Astr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年 pp.33-40
  108. New Archaeoastronomical Discoveries in China Archaeoastronomy 1984 1-4期 pp. 34-45
  109. 《远东古代的天文记录在现代天文学中的应用》《亚洲文明论丛》第1辑 1986年 pp .1-10
  110. 《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史论集》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7年 pp.89-96
  111. New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stronomy Vistas in Astronomy Vol.31 1988 pp.797-804
  112.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天文学对中国的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3 pp.237-241;《中国科学史国际会议1987京都シンポジウム报告书》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1992 年 pp.183-189;China and the West (Brussels )Paleis der Academien 1993 pp.19-28
  113. 《天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天文爱好者》1989.7,8 pp.2-6;《科学》1989.2 pp.90-96
  114. 《敦煌残历定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2期 1989年 pp.12-22(合)
  115. 《中国古代天文成就》《天文通讯》(台北)1990.5 pp.2-9
  116. 《陈子模型和早期对于太阳的测量》《中国古代科学史论》(续篇)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91年 pp.367-384(合)
  117. 《敦煌卷子中的星经和玄象诗》《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探胜——纪念科技史家严敦杰先生》科学出版社 1992年 pp.45-66
  118. 《朱文鑫》《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三)科学出版社 1992年 pp.242-346
  119. 《让祖国天文遗产重放光芒》《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3 pp.247-248
  120. The Yao Dian and the Origins of Astronomy in China Astronomies and Cultures (USA)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1993 pp.32-66(合)
  121. 《〈古新星新表〉评用选》《历史自然学的理论与实践》(天地生人综合研究论文集)学苑出版社 1994.7 pp.59-68
  122. 《天文学思想史》《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1 pp.536-542
  123. 《南怀仁为什么没有制造望远镜》《中国科技史论文集》(台北)经联出版事业公司 1995.2 pp.217-222
  124. 《天文学研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寻根》 1996.5 pp.8-9
  125. Chinese Astronomical Records and the Xia-Shang-Zhou Chronological Project Proceedings of the Geo-Informatic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 Beijing, 1997 pp.1075-1079
  126. 《蟹状星云与中国客星》《地球信息》1997.1 pp.60-63《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年 pp.188-191《科学中国人》2001.7 pp.11-13
  127. 《三个确定,一个否定——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天文学成果》《中国文物报》 2000.11.29《天文爱好者》2001.1 pp.2-4《中原文物》2001.2 pp.23-25
  128. 《南怀仁对中国科学的贡献》魏若望(John W. Witek)主编《南怀仁(1623-1688)——鲁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译本第193-224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4月
  129. China’s Science: Tradition and the Future,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Vol.15, No.2, pp.97-109.
  130. 查有梁《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序,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6
  131. A Survey of the Xia-Shang-Zhou Chronology Project,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2002, Vol.16, No.1, pp.34-41.
  132. 刘广定《中国科学史论集》序,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2.3 《李学通报》总30期(2002年冬季号),1-2页
  133. 姜生《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序,科学出版社,2002.4 《道教与科学》,《中华文化论壇》2002年3期,99-100页
  134.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
    在全国地方科技史志研究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科技杂志》2002年1-2期合刊,11-12页
  135. 姜振寰主编《技术史研究》序,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7
    天文学史研究(与陈美东合作),王绶琯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第212-219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6;又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1期6-11页
  136. 李勇《月龄历谱与夏商周年代》序,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5月
  137. 陈久金《星象解码》序,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年5月;2004年10月15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转载,题为“一本描述中国星座的书——引领进入神秘的星座世界”
  138. 中国科学的传统与未来(2003年8月17日在大连图书馆的演讲),张本义主编《白云论壇》第二卷,157-168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9月
  139. 天文学与传统文化(2003年8月16日在大连图书馆的演讲),张本义主编《白云论壇》第二卷,157-168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9月
  140. 与万辅彬的谈话,《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10卷1期2-5页
    王钱国忠、钟守华主编《李约瑟与中国古代文明图典》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141. 仪器制造与两种科学革命——《中国古天文仪器史》(彩图本)序,《中华读书报·科技视野》2005年9月14日
  142. 中国参加科学史组织的回忆,《科技中国》2005年7月号,20-22页;《光明日报》2005年7月28日转载;《大众科学报》2005年7月21日转载
  143. Opening Speech on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iental Astronomy and Symposium on Zhang Heng,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iental Astronomy and Symposium on Zhang Heng, Nanyang, China, August 2001, 南都学刊,2005年第六期 

文章目录(综合)

  1. 《准备迎接文化建设》《南方日报》(广州)1950.1.1
  2. 《纪念齐奥尔科夫斯基诞生100周年》《科学史集刊》第一期 1958年 pp.3-7
  3. 《科技史上的中外交流》《光明日报》1977 .8. 17 (合)
  4. 《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光明日报》1978.2.8(合)
  5. 《睿智而勤奋,博大而精深——祝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博士80大寿》《人民日报》1980 .12. 8
  6. 《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中国科技史料》1982 .2 pp.6-14
  7. 《竺可桢与自然科学史研究》《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科普出版社 1982 pp.41-57
  8. 《台湾省的我国科技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82. 1 pp.98-101
  9. 《初访日本科学史界》《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 .1 pp.77-80
  10. 《1982年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国历史学年鉴(1983)》人民出版社 1983年 pp.158-169;《Chinese Science》1983.6 pp 33-55
  11. 《从北京原中央观象台的历史谈增加科研经费的重要性》《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 4 pp.1-2
  12. 《爱国科学家徐光启的伟大贡献》《上海科技报》1983. 11. 11
  13. 《徐光启研究论文集·前言》 《徐光启研究论文集》学林出版社1986 pp.1-4
  14.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伟大力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87 .4. 20 播发(合)
  15. 《王韬与自然科学》《香港大学中文系集刊》1987 .2 pp.265-272
  16.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庆祝我所建立30周年)》《科学报》1987. 9. 22
  17. 《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科学史通讯》(台北)1990 .9 pp.2-9
  18. 《在“<九章算术>及刘徽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增刊3 pp.6-7
  19. 《孔子思想与科技》《中国图书文史论集》(台北)正中书局 1992 pp.217-231;(北京)现代出版社 1992 pp.278-298(合)
  20. 《曾侯乙编钟时代之前中国与巴比伦音律和天文学的比较研究》《曾侯乙编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2 pp.388-433
  21. 《科学史和历史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1 太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3 pp.60-69
  22. Ferdinand Verbiest’s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Science (《南怀仁对中国科学的贡献》) 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Jesuit, Missionary ,Scientist, Engineer and Diplomat (Germany)Nettetal:Steyler Vetlag , 1994 pp.3-211;《南怀仁(1623-1688)——鲁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4 pp.193-224
  2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coustics and Astronomy in Babylonia and in China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Time of Marquis Yi Set-Bells Two Tone Set-Bells of Marquis Yi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1994 pp.297-366
  24. 《谈谈作为文化研究对象的“天”》《天文爱好者》1995.1 pp.7-8
  25. 《改革创新,博大精深——纪念沈括逝世900周年》《天文爱好者》1995.2 pp.2-3
  26. 《叶企孙先生的科学史思想》《一代师表叶企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4 pp.185-189《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国文化报》1996. 1.17
  27. 《科学史与现代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1 pp.33-38;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6.2 pp.145-150;《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 pp.904-907;《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文集》大象出版社 1999年 pp.1-11
  28. 《阴阳二爻与二进制——读莱布尼兹致白晋的一封信》《国际易学研究》第2辑1996年pp.14-20
  29. 《关于“李约瑟难题 ”和近代科学源于希腊的对话》 《科学》1996.4 pp.32-34;《边缘地带——来自学术前沿的报告》 学苑出版社 1999.2 pp.73-79
  3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年》《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2 pp.101-108
  31. 《中国科学的传统与未来》《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第3册 新华出版社1997年 pp.1-17;《科技发展的历史借鉴与成功启示》科学出版社 1998年 pp.27-47;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1.2 pp.97-109
  32. Current State of Scholarship in China on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n Science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第八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论文选) (Seoul)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21-27
  33.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回顾》《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1 pp.56-68
  34. 《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1 pp.18-19
  35. 《钱临照先生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中国科技史料》2000.2 pp.102-108
  36.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年》《中国科技史料》2000.4 pp.289-298
  37. 《李约瑟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4 pp.332-336;《科学技术哲学》2001.6 pp.91-95
  38. 《科学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论科学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4 pp.31-37;《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1.6 pp.4-5
  39. 科学史纵横谈:答《科学时报》记者陈盈,2001年5月18日和25日《科学时报·读书周刊》B3版。又见刘兵《补天——科学文化名人访谈录》第58-68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40. 人类认识世界的五个里程碑,《科学中国人》2002年4期15-17页
    不用为用,众用所基——论基础研究的有用性,王文章、侯样祥主编《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与人文(科学卷)》第473-490页,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又见《科学中国人》2002年11期10-13页
  41. 科学精神就是“求是”——答《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记者孙倩,《科学与无神论》2002年5期10-11页
  42. 从密度波理论看学科交叉的必要性,《科学中国人》2003年11期9-10页
  43. 郭金彬、徐梦秋主编《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总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44. 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答《科技中国》记者张伯玲,《科技中国》2004年12月号,50-53页;新浪网“科技时代”2005.01.04.17:35全文转载
  45. 历史视野中的科学——答《中华读书报》记者王洪波,《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27日,本文发表时,主编将标题改为《席泽宗:我不同意杨振宁的“文化决定论”》,我于8月10日在该报发表了一封信,“来函照登”要求更正,反对“新闻炒作”
  46. 王钱国忠、钟守华《上海科技六千年》代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
  47. 王绶琯与两种文化——《塔里窥天——王绶琯诗文选》序,《自然杂志》2005年4期,231-232页
  48. 哭爱妻施榴云,《科学时报·科学周末》2005年9月30日
  49. 关于“科学”一词的来历(复《历史教学》编辑部的一封信),天津《历史教学》2005年11期60页
  50. 科技考古,与时俱进,《科技考古》第一辑第1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中国文物报》2005年11月18日摘录
  51. 北京天文馆编:《李鉴澄先生百岁华诞志庆集》序,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10月
  52. 多看课外书,不死考课本,《中华读书报》2006年7月12日17版,“青春作伴好读书——9位学者、作家回忆少年时代阅读生活”
  53. 中华大典:泽惠后人的文化工程——答《科学时报》记者麻晓东问,《科学时报·读书周刊》2006年7月13日B21版 

译文目录

  1. 《苏联天体物理学的过去和现在》(杜勃朗拉文)《天文学报》1954.2 pp.207-221
  2. 《夜光云性质的新解释》《物理通报》1954.6 pp.339-340
  3. 《中国的天文钟》(李约瑟)《科学通报》1956.6 pp.100-101;《李约瑟文集》辽宁科技出版社 1986 年 pp .497-500
  4. 《揭开火星的秘密》(巴拉巴舍夫)《光明日报》1956.9.10
  5. 《近代关于宇宙的概念》(亚里斯托夫)《光明日报》1956.3.12
  6. 《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真理报》编辑部)《人民日报》1957.10.10
  7. 《人造地球卫星》(瓦河宁)《物理通报》1957.11 pp.643-646
  8. 《恒星的起源问题》(阿姆巴楚米扬)《科学通报》1958.2 pp.46-51
  9. 《天体演化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阿姆巴楚米扬)《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资料选辑》第2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 pp.257-277(合)
  10. 《日本京都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薮内清 著)《科学史译丛》1981. 1 pp.1-3
  11. 《东方天文学和科学的本质》(O。Gingerich)《科学学译丛》1986 .2 pp .32-34
  12. 《科学服务于宗教:伊斯兰教案例》(David A.King)《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1.3 pp.54-7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史综合研究室 郭金海研究员 标注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