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致辞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概况 > 所长致辞

  欢迎您访问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网页!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创议成立于1957年,1975年扩建为所。经由李俨、钱宝琮、席泽宗等学术大师和全所同仁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研究所在中国科技史研究及相关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基地与世界上少数几个中国科技史的权威研究中心之一。

  研究所矢志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着力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认知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复杂关系,探索科技史研究的新方向与新方法,研究和传播科学思想,认识科技发展大势,为创造新知识、培养人才、沟通科学与人文、丰富科学思想库做出独特贡献。

  自成立以来,研究所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适时优化科研布局,从专注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拓展至近现代科技史和西方科技史研究,并增加文化遗产的科技认知、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文化、中外科技发展比较、科技与社会等研究方向。在数学史、天文学史、技术史、传统工艺史和知识传播史等学科史及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势,在生物学史、农学史、地理学史、冶金史、机械史、造纸印刷史、建筑史、火器史和医学史等领域也有卓越贡献,并承担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要项目,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十三五”期间,研究所主要以中国科技史、西方科技史以及科技哲学与科技考古等为学科基础,以文化遗产的科技认知、中外科技发展比较、科技与社会、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等为交叉和应用领域,形成基本方向与学科布局。通过发挥多学科史、学科交叉与综合的优势,强化了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重大科研目标的能力,承担重要科技战略咨询研究任务,为发展国家文化事业和建设国家科技智库作出贡献。

  研究所注重与国外科技史机构、学术组织和学者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进行联合研究、联合培养、建立伙伴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参与创办、组织系列的中国科学史国际研讨会及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国际研讨会,2005年成功组织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本所现有多名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和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

  研究所积极与国内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邀请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专家学者承担重要科研项目。与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史系等教研机构,与大学和文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织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推动科技史学科的发展与建制化。

  研究所十分重视培养职业化的科技史学者。在六十余年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毕业生在国内科研单位和大学的科技史机构以及博物馆等机构逐渐成为骨干,在国内外学术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所下设国内最大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李俨图书馆,收藏着许多珍贵的中国传统科技典籍及大量的中外文科技史书刊。主办的《自然科学史研究》是国内科技史界排名第一并有国际影响的中文科技史期刊。2017年创刊的Chines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AHST中国科技史)是我国学界主办的第一种科技史英文期刊,是国际化程度高的、国际上唯一以中国科技史为主的英文期刊,现已进入ProQuestScopus两个著名国际数据库。主办的《中国科技史杂志》《科学文化评论》亦为本领域的核心期刊。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研究所将积极谋划好未来发展与科研布局,继续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要文化工程,深化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所领导班子将与全体同事一起,聚焦主责主业,面向国家战略,开展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国际地位相称的学术研究,为科技史事业的更好发展添砖加瓦,为繁荣祖国科技事业与文化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感谢各界领导、国内外同道和朋友一直以来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热心帮助!

  关晓武      

  副所长(主持工作)

  20213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