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育动态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第三届大学生夏令营

2020-07-27

  2020721日至24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顺利举办了第三届“科技历史与文化”大学生夏令营。经报名、筛选,来自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23所高校共28名同学参加了本次夏令营。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21日上午,开营仪式在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腾讯会议同步转播。所长张柏春研究员、副所长关晓武研究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邹大海研究员、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副主任孙烈研究员,导师代表曾雄生研究员、陈晓珊研究员、陈朴副研究员、郭园园副研究员、史晓雷副研究员等,以及研究生部主任张宗鹤、业务主管付韵蕾参加了开营仪式。张柏春首先致辞,对夏令营开营表示祝贺,对参与夏令营的大学生们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科技史专业的学科定位、研究所的历史沿革及研究所的学术优势和特色,希望营员们通过本次夏令营活动对科技史学科、研究所有更多了解。随后,各位营员通过新媒体进行自我介绍,增进了彼此间的认识和参会老师对他们的了解。

营员合影

  下午,借助Bilibili直播平台,由科学传播研究中心闫星汝老师担任主播,开展“云游会”活动。营员们在线上听取了孙烈研究员对研究所基本情况的介绍,“云”参观了李俨图书馆和科技史综合实验室,实际在线观看人数高达1850人。在李俨图书馆中,孙显斌馆长展示了馆内收藏的各类中西文书籍、期刊以及善本室内各种珍稀典籍;在科技史综合实验室中,孙烈和吴世磊老师以对考古发掘出的金属片成分的检测实验为例,展示了本所实验工作的特点、实验流程和各种仪器的功能,使营员们获得直观的认识。之后,付韵蕾老师以“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为题进行报告,介绍专业、研究方向和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内容,并解答相关问题。

 

“云游会”直播

  22-23日,夏令营的专题活动之一——“重大科研项目的筹划与实施”系列报告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著名科技史学家华觉明先生、戴念祖先生、郭书春先生和张柏春所长分别对《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华大典·数学典》和《九章算术》《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丛书》的编纂实施过程进行介绍。四位专家分享了组织策划和实施相应重大科研项目的心得体会。华觉明先生谈到,项目的顶层设计和选人非常重要,他指出顶层设计要从实际出发,确定项目的宗旨、规模、架构,顶层设计如果有问题又不及时纠正,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戴念祖先生建议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简写普及,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郭书春先生提出,前人的工作虽然具有开创性和重大价值,但也不能“迷信”,要敢于从中发现错误、实现创新。张柏春强调,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充分的沟通、集思广益,才能合作成事。在内史与外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选择上,他认为科学技术史学家需具有内史研究的专长,而在外史研究上“非科学技术史的史学家”也能做得很好。前辈们筹划和实施科学技术史重大科研项目的垂范行动、开辟学术新局面及合作成事的精神,对营员们树立科学研究远大理想、青年科技史学者追求学术卓越具有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华觉明作报告

 

张柏春作报告

 

现场部分观众与报告人戴念祖合影

 

现场部分观众与报告人郭书春合影

  24日下午,在交流环节,导师们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目前在研项目和对学生的期待,营员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思考和意向研究方向,向老师们提问请教,双方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闭营仪式上,李赵颖、梁伟等同学感谢研究所提供的这次机会,结合自己所学所思分享了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心得体会。付韵蕾老师最后总结,与前两届夏令营相比,虽然本次夏令营日程较短,但报告内容和形式都是研究所用心策划与精心准备的;本次活动向营员们介绍了研究所的特色,也让老师们对大家有所认识了解,期待并欢迎有志于科技史研究的同学来报考本所的研究生。

  本届夏令营为期四天,通过“云游会”、学术讲座、师生交流互动等线上线下活动,展示了研究所的特色和实力,系列报告在线观看人数峰值达4000多人,得到了营员们和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

  撰稿人:刘苗

责任编辑:杨曦、张宗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