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研究生“经实论坛”线上成功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石云里教授、钮卫星教授、关瑜祯教授、龚钰轩特任副研究员、王安轶特任副研究员、任安波特任副研究员、张兴香特任副研究员、柯资能副教授、付邦红副教授、褚龙飞副教授、丁兆君副教授和科技考古实验室李功老师,以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关晓武研究员、陈晓珊研究员、刘金岩副研究员、黄兴副研究员、焦郑珊助理研究员、李明洋助理研究员和李润虎助理研究员等出席论坛,并担任点评人。借线上论坛契机,来自中科大、科学史所两家单位及其他高校的百余名老师同学参加了此次会议。
第四届研究生“经实论坛”宣传海报
会议于上午9:00线上正式开始,石云里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本次论坛在疫情期间能够顺利开展的肯定,对大家身体健康的关心,以及对本次论坛同学们报告的期待。关晓武在肯定此次论坛的同时,也期望同学们在交流、学习中有所收获,以此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个人学术水平。
本次“经实论坛”由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办,科学史所协办,来自科学史所的9名同学、中科大的5名同学为大家作了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科学史、技术史、工程史、科技政策、科学编史学、科学传播、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针对每位同学的成果报告,老师们都做出了认真细致的点评,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在研究方法、论文撰写、学术规范等多个方面都作出了指导:在学习、研究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尽量搜集详实、新颖的资料,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与漏洞,明确自身研究的重点,理顺研究与行文的逻辑。文章应观点清晰、简明扼要、有的放矢,在对比中获得突破、用案例充实内容,同时也要严格注重学术规范等建议。
本次论坛在夕阳中落下帷幕,在总结陈辞环节,关晓武研究员对于参会师生与组织者都表示感谢,而本次论坛采用了视频方式,既出于特殊情况,也体现了当下的学术活动开展方式的多样化。关于本次论坛报告内容,他提到,此次学术成果展示涉及古今中外、多个学科,同学们的研究方法多样,观点丰富,对于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学习、思考与训练。同时,关晓武研究员对于未来“经实论坛”的举办作出展望,要进一步推动学术平台的建设、打造品牌效应,他也热情地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下一届的论坛活动。石云里教授也表示了在特殊时期,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令人欣慰,对于点评专家、报告同学、会务人员都表达充分感谢。他指出,“经实论坛”是培养与训练研究生的良好平台,鼓励同学们抓住机会,积极参与。而此次的线上会议也为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后可考虑实地与线上结合的方式,举办形式开放化、多样化、灵活化,让同学充分获得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最后,他们再次对于特殊时期中积极组织和参与的师生们表示了感谢,并期待未来的交流与发展。论坛结束后,参会人员通过视频截图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合影留念。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双方学生会务组成员合影留念
“经实论坛”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两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由双方研究生自主组织,旨在推动所系合作,共建品牌学术平台,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学术交流。第五届研究生“经实论坛”拟于2021年4月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
附报告内容
序号 |
报告人 |
单位 |
报告题目 |
1 |
吕清琦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西北实业公司火炮的模仿与制造——SOMUA来复线机的引进 |
2 |
刘德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董铺水库建设始末 |
3 |
刘 苗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近代早期英国边缘医生群体的医疗实践及其发展演变 |
4 |
孙 贺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从玻恩、海森伯、约当的回忆文章中看矩阵力学建立的历史过程 |
5 |
徐裕茹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钱塘江大桥设计方案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
6 |
顾敏佳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普及的相关政策研究 |
7 |
李 宁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新中国可移动文物邮票统计分类与分析 |
8 |
刘百舸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红铜铸镶青铜器工艺问题探析 |
9 |
李 政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氢氘交换用于古代皮革胶原蛋白微观结构的研究 |
10 |
杨丹丹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房龙地理》出版发行的历史启示 |
11 |
刘 杭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福曼命题”及其争论 |
12 |
赵思琦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中国近代首部汉译眼科学著作《西医眼科撮要》初探 |
13 |
于 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论最小干预原则的发展历程及内涵——兼议最小干预原则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
14 |
闻 豪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试述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流程与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