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育动态

全体学生参加研究所“爱岗敬业、了解所史、学习前辈”活动

2011-06-10
6月3日,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爱岗敬业、了解所史、学习前辈”的活动。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韩毅副研究员、学生王勇忠、储姗姗三人介绍《竺可桢先生与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史研究》。
   竺可桢先生是中国地理学、气象学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为科学史研究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所)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韩毅副研究员的报告由四方面的内容组成:1、竺可桢先生的生平。竺可桢先生青年时期留学美国,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毅然回国报效祖国。2、科学史研究领域与国际地位。竺可桢先生在历史气象学、历史天文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水文学、科学史方法以及地理与农业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杰出的成就。他发表的《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18)、《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61)、《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等文章,成为地理学方面的经典论文。3、筹划、创建气象研究所、地理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室),为气象学、地理学和科学史研究的建制化做出积极贡献。4、竺可桢先生的启示。竺可桢先生服从党的号召,将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将研究地理学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他的著作、日记以及开创的科学史研究领域,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竺可桢先生与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史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薪火传承与奋勇前进:当代研究生眼中的竺可桢——王勇忠、储姗姗同学讲述竺可桢故事”,在同学们中引起较大反响。
   研究生王勇忠同学的报告《竺可桢先生的水土保持思想》,根据他所掌握的竺可桢先生的地理学论文、日记、档案、会议提案及其考察报告,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水土保持思想与实践。
   研究生储姗姗同学的报告《〈竺可桢日记〉中的天文资料》,介绍了《竺可桢日记》中的天文史料、特点及其价值,认为这些资料对于丰富天文学史的研究、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品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报告结束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袁萍同志勉励全体研究生同学,希望大家通过了解所史,学习前辈的治学业绩、治学方法和崇高品德,把此次活动的丰富内涵与自身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把一切精力放在学习上,力争使自己的学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