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吉星研究员撰写的《中国火药史(插图珍藏版)》一书,2016年5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和中西书局联合出版。此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
火药和火器技术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之一,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潘吉星研究员从1980年起开始系统地从事中国火药与火箭技术史的研究,1987年出版阶段性的成果《中国火箭技术史稿:古代火箭技术的起源和西传》(科学出版社)。此后又倾注30余年的心血,收集、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及实物资料,将研究拓展至所有其他火器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最终撰成《中国火药史(插图珍藏版)》。
《中国火药史》以社会史的通史体裁,全面系统地探究了中国古代火药和火器技术的发明、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历程。全书分上下2册,3篇,11章47节,共计86万余字,224幅插图。第一篇为绪论篇,介绍了火药出现前中外火攻中使用的纵火剂和纵火武器、火药的一般概念、火药和火器的起源及起源于中国的原因。第二篇为历史发展篇,介绍了火药从宋代至清道光三十年(1850)的发展。第三篇为外传及国际影响篇,叙述中国火药及火器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欧洲国家及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传播,及火药使用后产生的世界影响。同时,作者从技术史的角度,将火药与火器技术史划分成七个阶段:(1)早期酝酿阶段(公元前2世纪—公元8世纪),发生于西汉至唐代中期,为期达千年。(2)原始火药混合物发现阶段(8—9世纪),发生于唐代中晚期。(3)火药的早期应用和初级火药问世阶段(9—11世纪),发生于唐末五代之际至北宋。(4)固体火药和火器的早期发展阶段(12—13世纪),发生于南宋及元初。(5)火药、火器全面发展阶段(13—16世纪),发生在元明时期。(6)传统火药、火器后期发展阶段(1500—1700),发生于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7)近代阶段(1700—1850),发生于清代中晚期。
《中国火药史》广泛征引了汉文、韩文、日文、越文、阿拉伯文、希腊文、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10多种文献,重视将古今中外多种语文文献考证与中外考古发掘实践,中外博物馆藏品实物研究与检测,有关手工现场或遗址对传统技术进行现场考察,对中外火器形制、构造进行复原与比较研究,和以武器结构、发射情况及形制功用作为定性依据等五个方面相结合作交叉研究,同时辅以相关历史背景及中外交流情况的分析。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对于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火药和火器技术在中国古代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