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暨国家图书馆“科技史名家讲坛”成功举办

2018-05-21

  5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暨国家图书馆“科技史名家讲坛”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国家典籍博物馆五层成功举办。此次科学日通过开科技史名家讲坛”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展、学术大师的治学之道展与有奖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力图拓宽公众对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认识,加深公众对于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治学之道的理解,增强公众对于科技史学科以及自然科学史所研究成果的了解。 

  此次科技史名家讲坛”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指南针实证研究——兼谈磁技术的历史与文化”,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助理孙显斌主持,主讲人是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副研究员。众所周知,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指南针的历史研究还很不足,如勺状“司南”复原方案长期受到质疑,对指南针的科学认知、技术演变等研究也较薄弱。在讲座中,黄兴回顾了关于古代指南针研究的百余年历史,介绍了他近年来将复原模拟、科学分析与文献记载相结合,从实证研究角度取得的多项重大突破。

 

所长助理孙显斌主持讲座 

 

黄兴副研究员作报告 

  黄兴通过系列实验对古代指南针的外形、碳含量和热加工艺与指向性能的关系进行比较,提出古代指南针在材料选用、外形设计和安装方式等环节不断革新,逐渐演变;现代磁罗经集合了古代指南针技术的各种优点。

 

黄兴制作的天然磁石勺 

  他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了磁性技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范畴,认为古代方士群体对磁石认识最深、并将磁石引入到方术和社会礼俗中,作为一种实证依据来帮助构建他们的理论体系;而指南针即是这一行为的杰作。从北宋起,指南针被用于航海,并发挥了巨大作用,是跨领域技术转移带来的意外收获。讲座现场除展示磁石勺和天然磁石,还展示了传统罗盘、现代指南针和船用磁罗经,以及各种现代磁铁等。

 

报告现场 

  此外,在此次公众日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多项展览。“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展”介绍了中国古代众多原创性科技成就。这些成就广泛分布在农学、医学、天学、算学等学科以及冶金、陶瓷、纺织、建筑、机械等技术领域,有力推动了古代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璀璨的华章。本次展览通过深度挖掘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来提升文化自信,激励我们追求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志愿者讲解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展

  “学术大师的治学之道展”以科技史的视角,从数学、天文、地学、物理、建筑五学科,选取了李俨竺可桢、叶企孙、席泽宗、林徽因等兼有中西教育背景的学者,面对社会变迁,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最终成长为一代大师,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事例。

 

 

 

志愿者讲解学术大师的治学之道展

  活动当日到场观众二百余人,现场公众参与十分火爆。讲座结束黄兴耐心解答了观众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活动的志愿者队伍主要由自然科学史所研究生组成。他们热情引导观众聆听报告;协助观众们亲手体验天然磁石,操作磁石勺指南,制作小指南针;发挥自身学科知识优势,为到场观众讲解展板,并与观众互动开展有奖竞答活动。年轻科技史学子活跃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用他们的青春和微笑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体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合影 

 

黄兴演示指南针 

 

黄兴演示磁石 

 

观众参与制作小指南针 

 

小朋友体验现代船用磁罗经 

 

观众参与竞答集印花 

 

观众集齐印花兑换纪念品 

 

古代星图系列纪念品原创设计者李亮副研究员 

    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得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此次讲座还尝试开设了网络直播,属“科技史名家讲坛”系列中的首次。直播累计观看46.3万人次,同时最高在线3.1万人次。 

 

 

网络直播进行中 

直播流量统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