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数学图说》是明末进士李笃培在西方数学知识传入中国的背景下,取材《同文算指》《算法统宗》等算书,撰写的一部会通中西数学的著作。李笃培(1575—1631),字汝植,别号仁宇,山东招远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工部营缮司主事。顺治《招远县志》卷九有传。
明中期以降,宋元时期达到高潮的理论数学研究逐渐衰落,以解决实际运用问题为旨归的实用算学知识成为主流。出现《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算法统宗》等一批日用类珠算著作,它们大多以算题为中心,仅言算法,不解算理。万历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1607)前六卷。《几何原本》蕴含的严整推理体系对徐光启、李之藻等中算学者产生很深触动。有感于中国传统算书“第能言其法,不能言其义”的弊端,徐光启撰写了《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等书,李之藻则与利玛窦合作编译了《同文算指》(1614),力图借助西算知识体系与证明方法,对传统九章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说明传统算法的所以然之理。在此背景下,李笃培取材《算法统宗》《同文算指》等中西算书,在保留传统九章框架基础上,将西算知识一一纳入其中,先后完成《算衍初稿》《算衍再稿》二书,后合为一种,定名为《中西数学图说》。
《中西数学图说》全书共十二卷,订为十二册,依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标序。全书按九章分类,每章分若干篇,其中方田五篇,粟布八篇,衰分八篇,少广十二篇,商功八篇,均输四篇,盈朒六篇,方程六篇,句股五篇。全书用术文统摄算题,结合图式进行阐释与证明。各篇内容大致按照“凡—问—答—法—解—图”体例编排,首先给出同类问题通行解法,相当于传统算书中的术文;然后设问作答;再通过“法”文,依据术文对设问进行演草运算;复通过“解”文对术文和设问予以阐释;最后以图表形式对术文进行证明。全书共计条“凡”376条、“问”688条、“图”1146幅。除体例外,该书在算学内容上亦多有创获与发挥。如句股章利用出入相补原理,首次完成了句股和较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几何证明,开清代勾股和较问题研究之先河;方田章讨论了等边三角、五角、六角、七角、九角、十角、十二角形径积互求问题,除三角、六角形外,其余各等边形问题均不见于前代算书;方程章对传统算书中的线性方程组问题进行重新分类,打破按照未知数个数分类的习惯,有助于对线性方程组的探讨。
《中西数学图说》约成稿于李笃培晚年,一直未刊行。清末民初,招远李氏十五氏孙李星源誊抄校订旧稿,于1922年送至在山东省图书馆举办的山东历史博览展览会展览。后被数学史家李俨购得,今藏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俨图书馆。此为现在所能见到的海内外唯一抄本,本次点校整理即以此孤抄本为底本。
本次整理,对底本脱漏讹误处一一进行补充订正,对原书图式全部据底本重绘,并对原书进行适当注释,注重阐明算题来源与算法原理。正文前有导言,对李笃培生平、成书源流进行了细致考证,系统介绍了《中西数学图说》的内容结构、知识来源与价值。为便于读者查找翻阅,整理者重新编制了全书详目。附录部分收录了李笃培传记资料及与该书相关的序跋提要等文献资料,包括附录一《顺治招远县志·李笃培传》、附录二《万历庚戌科序齿录·李笃培》、附录三《李星源覆李俨信函附招远李氏家乘节录》、附录四《招远李氏谱系(节录)》、附录五《方圆杂说序》和附录六《中西数学图说提要》,供读者参考研究。底本图式均为彩色手绘,文字间有李俨先生红色圈点,本次出版采用彩色印刷,以期最大限度保留底本原貌。
该书是明末比较重要的算学著作,但一直以来以抄本存世,流传不广,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历来研究较少。本次整理出版是该书的首次系统整理,有助于促进学界对中国数学史及明清之际中西数学会通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技典籍选刊》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单位合作筹划的古籍整理项目。该丛书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选择存世善本进行高清影印和录文,加以标点、校勘或注释,采用图像与录文、校释文字对照的排版方式,便于阅读与研究。《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五辑凡三种:《崇祯历书未刊与补遗汇编》《中西数学图说》《函宇通》,前两种已出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