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周程教授学术报告“西化与化西:日本新世纪量产诺贝尔科学奖的奥秘”

2021-11-26

  应科学史所STS中心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先生于1019日来科学史所作学术报告,题目为“西化与化西:日本新世纪量产诺贝尔科学奖的奥秘”。报告由科学史所STS中心主任刘益东研究员主持。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获诺贝尔科学奖有19名之多,几乎是同期英国和法国的总和,日本人口与英法人口也几乎相当,如果世界顶级成果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前沿水平和竞争实力,那么日本已经与欧洲发达国家齐头并进了。日本科学崛起之谜,已成为学术界一大热点,作为该领域的权威学者,周程教授对日本新世纪量产诺贝尔科学奖的奥秘进行了透彻而深刻的分析与揭示。他以十年为单位统计分析世界各国诺奖获奖情况,发现获奖人数呈上升趋势,获奖时的平均年龄逐渐增加;日本新世纪的19位获奖者的平均年龄70岁,做出获奖成果的平均年龄42岁,两者相差28年。周程教授指出日本新世纪量产诺贝尔科学奖的主要原因是:(1)与日本的科学风土有关;(2)得益于日本战后教育改革;(3)受到导师精神气质的影响;(4)受惠于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他从日本19世纪的脱亚入欧、兰学发展、东京大学的创立、医学作为带头学科等深入分析日本当代科学成就的历史文化条件与学术传统的作用,周程教授指出,全面改良科技创新“土壤”比定向培养人才“苗子”成效更大;前辈学者的正面示范作用有时胜过“帽子” “位子” “票子”的激励;没有稳定充裕的经费支持很难有持久的无人区自由探索等。   

  周程教授是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生院交叉科学系的博士,曾在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任职,目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科技史、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的研究造诣深厚,学术视野开阔,以研究诺贝尔科学奖(特别是日本获奖情况)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的产生条件和制约因素,鞭辟入里、别开生面,对诺奖原创成果的科学原理与运行机制分析透彻,极富启发性。他的报告引起热烈反响,结合我国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大家问答讨论,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科学史所STS中心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