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9日,“历史学者与科学家如何更好地对话”研讨会在自然科学史所201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本所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刘亮副研究员召集和组织,分别邀请到来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李世杰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教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王乃昂教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罗桂环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连杰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书金研究员、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方一兵研究员以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黎耕副研究员共八位报告人,围绕会议主题进行研讨。
本次研讨会分为特邀报告与研讨会报告两部分。18日下午进行的特邀报告会由刘亮副研究员主持,李世杰研究员、侯甬坚教授与王乃昂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追求真理、为国为民——施雅风先生科学研究精神追忆”、“查明时代需要即为明确历史使命之途”、“找寻唐诗中的玉门关”的报告,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提问、交流。各位专家就会议主题分别发言、发表看法。
19日上午的研讨会报告分别由黎耕副研究员与罗桂环研究员主持。在上半场,李世杰研究员、侯甬坚教授、王乃昂教授与罗桂环研究员分别作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的湖泊记录”、“为什么科学家大都关心改朝换代的历史”、“地学领域跨专业对话常见的逻辑错误”、“历史与博物学”的报告;在下半场,国连杰研究员、何书金研究员、方一兵研究员与黎耕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地质学起源与发展——从地质调查所说起”、“从〈地理学报〉创刊87年载文看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钢轨文物研究中历史学和材料科学的对话”、“历久弥新——古代天象记录科学化的新视野与新方法”的报告,受到大家极大欢迎。在报告环节后,与会科学家、学者与师生就八场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完全出于研究角度的评议和发言。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还有来自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博物馆、《地球杂志》等院校、机构的40余名师生。大家在提问环节,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报告人进行了请教;在茶歇、工作餐期间,听众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更加热烈的互动交流。会议结束前,大家仍然意犹未尽,期待下次继续举办类似学术活动。(供稿:刘亮)
研讨会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