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2021量子科技系列报告” 第二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召开

2021-07-08

  202176日下午,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数理分会联合举办的“2021量子科技系列报告”第二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学院、工程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科学史所、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高能物理所、理论物理所、微电子所、近代物理所等单位的师生以及科技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记者在现场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应邀作“从量子物理到量子计算:现代物理启示录”主题报告。陆朝阳教授在量子物理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成功研制光量子计算机原型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首届科学探索奖等一系列荣誉。他在报告中介绍了量子论的早期发展史,涉及第一次和第二次量子革命及引发的技术变革。报告重点介绍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技术实现,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研制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方面的工作和新进展。陆教授报告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且有针对性的加入许多物理学史内容,引起现场师生的极大兴趣。

 

陆朝阳教授作专题报告

  科学史所刘金岩副研究员作“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层子模型构建历史”报告。刘金岩于2013年获理论物理所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现代物理学史。她的报告主要基于中、日、俄及英文档案等史料,以20世纪50-60年代粒子物理的国际和国内发展为背景,介绍中国物理学家在1965-1966年受毛泽东物质无限可分思想影响探索强子结构,提出层子模型的过程及层子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后续发展、国际评价和影响。刘金岩尝试以层子模型为案例,试图探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受哲学、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影响。

 

刘金岩副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在报告之后,与会者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同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柏春主持报告会。他向听众介绍了“2021量子科技系列讲座”活动计划,对两个精彩的专题报告做了简要总结。这是“量子世纪(2025)”系列活动之一。“量子世纪(2025)”活动是由美国物理学会发起,欧洲物理学会、德国马普学会、中国科学院、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等多家机构和组织联合组织的国际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筹划将2025年定为“国际量子年”,以期回顾量子力学百年发展历程,前瞻其未来发展。目前,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理论物理所和科学史研究所正在积极组织中国方面的活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量子科技的谋篇布局。希望当前组织的这些系列活动能够推动量子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吸引更多青年学生投身量子科技相关领域的研究。

 

张柏春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