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2018年7月:《明清稀见兵书四种》点校本简介

2019-07-24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郑诚副研究员点校整理的《明清稀见兵书四种》(全二册)一书,作为张柏春、孙显斌主编《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三辑之一种,20187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明清稀见兵书四种》选取《神器谱》《利器解》《城书》《铁模图说》等稀见兵书,影印并点校整理,旨在传播珍贵史料,展现多样的军事技术文献,为学界提供研究资料。

  明代后期,特别是万历至崇祯年间,编纂、出版兵书蔚然成风,不乏讨论火器技术的著作。《神器谱》《利器解》《城书》,均在1600年前后刊行,与万历朝鲜战争、明蒙对峙、播州之役密切相关。清代前期,特别是乾隆年间,明末兵书则多遭禁毁,除了少量官书,几乎没有介绍火器技术的新作刊行。嘉庆以降,风气渐开。道光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推动了新式火器的研发,《铁模图说》与《演炮图说》便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军事刺激下的产物。

  十六世纪前叶,以佛郎机(提心式后装炮)与鸟铳(火绳枪)为代表的欧式火器传入明朝,本土大量仿造,装备军队。十六世纪末,鸟铳已是明军最先进的单兵火器,不过使用者仍以东南沿海部队(如所谓浙兵)为主。《神器谱》(1598—1603)的作者乐清赵士桢时任内阁中书,初因爱好射击,研究火绳枪。万历二十年(1592),日军侵略朝鲜,明军随即赴援,战事延续六年之久。赵士桢屡次上疏,建言推广新式火器,升级明军装备,对日军鸟铳(日式火绳枪),继而进献图说及自制枪械。赵士桢的军事改革计划未能实现,由其奏疏、图说等著述组成的《神器谱》系列作品,则成为明清时期最重要的火器专著之一。《神器谱》详细介绍土耳其式火绳枪(噜蜜铳),也是中外交流史上的珍贵资料。《神器谱》明刻两种,皆在万历年间刊行。初刻包括《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以及《神器谱》三编。重编本就以上四种单行本略加增删,厘为五卷。目前学界使用《神器谱》,多根据《玄览堂丛书》影印本(1941),或十九世纪初日本翻刻之五卷本。《玄览堂丛书》影印万历初刻本《神器谱》、旧抄本《神器谱或问》及《神器谱》三编,缺《续神器谱》,非初刻全貌。本次整理出版《神器谱》,首次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万历初刻足本,包括《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神器谱》三编,逐页对照录文。附录日本公文书馆藏明刊重编五卷本全书书影、两种明刻《神器谱》篇目对照表、和刻本序跋,赵士桢的另一重要著作《东事剩言》(据日本公文书馆藏万历刻本整理)以及《弹劾兵部尚书石星疏》。

  《利器解》(1600)分为图说、总解两部分,以蒙古骑兵为主要假想敌,从装备、组织、训练、战法等方面,设计了一支三千人的火器部队。编者三原温氏兄弟。温纯官居都察院左都御史,温编时任西安前卫指挥佥事,二人留心边防,关注火器。陕西武官朱腾擢为该书提供部分素材。《利器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北方边镇,特别是陕西、宣府一带明军的装备与战法。常规火器,仍以短小的轻型火炮(如威远炮)与火门枪(如铳棍)为主。发射药多用粉状火药,颗粒火药虽亦应用,尚非“寻常药”。火绳枪相对罕见,且未标准化。比较戚继光《纪效新书》、赵士桢《神器谱》这类具有东南沿海知识背景、推崇火绳枪的著作,《利器解》的地域特点更显突出。《利器解》明代凡三刻,十九世纪初有日本翻刻本。传世明刻仅存二部。今首次影印日本公文书馆藏明刻本,整理录文,附录相关序跋。

  《城书》(1599)是辑录性质的守城指南,主要根据十六世纪后叶多种兵书摘录汇编。作者泰和郭子章,时任贵州巡抚,参与播州之役,熟悉地方军政事务。郭子章编纂是书,重在实用,力图晓畅易懂,供守城者参考。相比聚焦武器装备的《神器谱》与《利器解》,《城书》或许更能反映内地城市防御的实态——普通城池的军事力量十分有限,凭城固守,需尽量发挥统筹组织与常规技术的效力。《城书》至少有五种明代刻本,又为《武备志》等大型兵书摘录引用,影响较大,在同类著作中具有代表性。原书初刻为四卷本,后经删润为一卷本。本书所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城书》清抄本,是四卷本系统已知唯一传本,首次影印、整理,附录汇集多种刻本序文。

  十七世纪二〇年代,中国火器欧化进入新阶段。明清战争之际,欧式前装火炮(西洋大炮或红夷大炮)发挥重要作用,遂为交战各方大力仿造。直到十九世纪前叶,清军常规火器仍以红衣炮(即红夷炮)和鸟铳(火绳枪)为主,制造、操作技术,大体仍处于十七世纪的水平。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二十年(1840),嘉兴县丞、长洲龚振麟奉调宁波军营,改造炮车炮架。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龚振麟主持镇海炮局,发明铁模铸炮法。二十二年(1842)著成《铁模图说》与《演炮图说》,一为制造,一为操作,旨在指导改进铸炮工艺,规范炮兵训练,提升战斗力。龚振麟是洋务运动之前,发掘传统技术潜力,仿造欧式火炮的代表性人物。面对工业革命时代西方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手工艺层面的技术革新终有其无法超越的限度。依靠本土传统技术,仿造新式火器的技术路线亦走向终结。魏源《海国图志》百卷本(1852)收录《铁模图说》,有所删节,非原书面貌。《演炮图说》未尝重刻,传本罕见。本书选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铁模图说》《演炮图说》道光刻本,首次影印、整理,附录铁模铸炮相关档案资料。

  《中国科技典籍选刊》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单位合作筹划的古籍整理项目,丛书主编张柏春、孙显斌作《总序》。《选刊》目前已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项目”、“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并得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三五”重点培育方向支持。本系列图书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选择存世善本进行高清影印和录文,加以标点、校勘或注释,排版采用图像与录文、校释文字对照的方式,便于阅读与研究。《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一辑《考工记图》《勿庵历算书目》《王祯农书》均已出版。第二辑包括《历引三种》《武经总要前集》《算海说详》和《物理小识》。第三辑包括《治历缘起》《明清稀见兵书四种》《天工开物》《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近期陆续出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传播研究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