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克里格(John Krige)教授在自然科学史所开设跨国科技史研究讨论班

2019-06-11

  2019522日、23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讲座教授、技术史学会(SHOT)前主席克里格(John Krige)应邀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的“跨国科技史研究”讨论班授课。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张柏春为讨论班做开班致辞。来自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近四十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该讨论班。

  课程围绕“什么是跨国史?以及它为何重要?”,讲授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的概念和方法,及其在科技史领域的具体应用。授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跨国主义的基本概念、知识的跨国转移等问题。首先,克里格教授引入“跨国”概念,并把它置于“民族国家”与“全球”之间进行考察。其次,从“跨国”这一特定视角出发,克里格教授挑战科技史界普遍持有的某种观念,即“科学知识在无摩擦的全球空间中自行移动”。最后,他借助“网络(network)”、“知识的传播(diffusion)”、“知识的多方合作生产(co-production)”和“边界(boundary)”等概念,提出“跨境知识流动存在障碍,且知识本身不会在无摩擦的全球空间中移动”,通过详细阐述相关论点,说明知识流通问题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聚焦有关钱学森生平展览的案例,从钱学森跨国经历出发,思考国家维度和跨国维度之间的张力,展示跨国主义能够为中国科技史研究提供哪些新视角和方向。

  讨论班最后,西方科技史研究室主任田淼研究员做总结评论。参加本次系列课程的学者和同学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跨国视角和研究方法的理解。课程结束后,克里格教授为学员颁发了结课证书。

 

克里格教授(John Krige)授课

 

讨论班现场

 

田淼研究员做总结评论

 

讨论班师生(部分)合影

  刘柯含、姚大志撰稿 曹希敬 摄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