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18年夏季青年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18-06-29

  2018623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18年夏季青年学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主题为“科学技术史国际前沿发展趋向”,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研处和青年学术小组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所内外七十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到会并致辞。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王作跃教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以及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本所的专家学者受邀点评。

  本次论坛共有13场报告,围绕“数理天算”、“禹域内外”、“实验与技术”、“科技与社会”等四组议题展开,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园园、北京林业大学郎洁、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郑诚和高璐分别主持。报告人来自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报告的主题和研究的方法十分丰富,有专注于学科内在发展逻辑的研究,如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王涛关于黎曼和克莱因两篇经典几何学文献的对比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宋神秘关于元明时期星命术各流派与道教张果的关系的研究;有从文本出发的史料考证与梳理,如西南大学李富强关于《四洲志》翻译情况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杨丽娟关于中国近代矿物学教科书的考察、南京农业大学陈明对民国时期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介绍;有尝试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的研究,如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魏毅从藏地文献《世界广说》出发与“新清史”的对话、中山大学(珠海)史宏飞关于战后初期美国科学家对原子能的“双重焦虑”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杜新豪对“肥料革命”说的批判,等等;有关于知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嬗变的研究,如中山大学朱一文关于《同文算指》在翻译过程中“扭曲”西方笔算方法的研究、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姜姗关于江户时期日本流行的纸塑针灸铜人的研究;有从技术和实际操作角度对古代文献的辨析,如华南师范大学汪小虎对古代兵书中记载的数步计时法和数珠计时法的考察、山西大学杨阳对北京钟楼的永乐青铜古钟的声效测量与分析;还有用多学科方法进行的当代史研究,如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志会关于“墨子号”工程管理模式的探究。讨论不仅有对文章细节的分析与推敲,也涉及到科技史基本研究方法。

  报告结束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青年学术小组组长陈巍副研究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的报告多数从文本和史料出发,工作扎实,内容丰富,虽然有的报告与论坛主题“国际前沿发展趋向”尚有差距,但体现出了越来越强的中外比较和传播的意识。他倡议大家培养理论自觉,增加域外史料的使用,做好“内史”与“外史”的连接。

  最后,张柏春、王作跃和刘益东分别为年轻学者们送上寄语。刘益东希望年轻人关注多学科交叉,多参加一些相邻学科的论坛会议,了解学术界的发展动向。他强调科学研究工作要重视问题意识,在报告过程中也要按照“问题-论证-结论”的模式来展示研究成果。王作跃对报告中体现出来的“跨国”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大家加强编史学意识,与跨国史的研究框架建立联系。张柏春则从如何正确对待学术批评和如何组织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坛的角度,与年轻学者们一起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张柏春所长致辞

 

王涛助理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朱一文副教授交流学术观点

 

宋神秘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魏毅副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李富强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杨丽娟博士作学术报告

 

姜姗博士作学术报告

 

汪小虎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杜新豪副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杨阳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陈明(博士研究生)作学术报告

 

史宏飞副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张志会副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王作跃教授点评

 

刘益东研究员点评

 

陈巍副研究员总结

附: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18年青年学术论坛报告一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