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青年学术沙龙:从科技史研究角度看深圳城市的崛起与转型

2017-02-14

  2017年2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16期青年学术沙龙在209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戴吾三教授应邀以“从科技史研究角度看深圳城市的崛起与转型”为题,分享了他在深圳工作8年来关于创新经济对科技史未来发展影响的感悟。本次活动由我所青年学术小组组织,陈巍负责前期联络和主持。

  戴吾三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7年任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10月至今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研究兴趣涵盖中国科技史、科技文化、技术产业史等领域,著有《考工记图说》、《汉字中的古代科技》等多种著作。

  在讲座中,戴吾三教授首先以“展翅腾飞的大鹏”来生动地概括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轨迹,并从历史沿革、环境、气候、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以及通过与哈尔滨、青岛、迪拜等其他曾经历迅速发展的城市进行比较等多个侧面,勾勒了深圳崛起的历史和地理背景。接下来,戴教授铺开深圳地图,叙述了世纪之交前后深圳在改革政策红利逐渐消失后大力推进的“腾笼换鸟”产业转型,认为深圳作为最容易接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地区,本来就具有创新进取的文化基因,从早期隔开特区的铁丝网,到深圳大学城的形成,以及沙河和前海等创业园区的创立,体现着深圳呵护创业萌芽、容忍创业失败的宽松氛围。戴教授特别以华为为例,认为国际化视野、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及先进的管理制度,推动了这家企业的成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戴教授讨论了以深圳产业转型为代表的新社会形势下,为科技史研究带来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戴教授认为,科技史研究与当代甚至当下之间不应有明确的界线,目前关于企业研究院,技术转移模式,产业史、工业史和技术史之间的关系和融合等方面,都是科技史学界目前缺乏关注的研究对象。同时科技史也面临着学术资源分配不均、学术边界不明、社会需求与知识供给不对等等挑战。戴教授建议青年学者更多关注海洋史、机器人史等研究方向。最后,他寄语青年学者,贴近时代脉搏,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方向,主动迎接未来挑战。

  在报告后的评论中,刘益东研究员表达了对戴吾三教授论点的强烈认同,认为科技史研究应当用于开辟新课题,主动填补技术创新史的缺位,促进科技、商业管理、产业等不同学术领域的融合,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本次报告吸引了研究所内外约30位听众。报告结束后,大家就目前其它城市产业史研究现状、深圳产业转型的历程、新的社会形势对科普工作的影响、科技史学者如何介入企业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愉快热烈的讨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