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上午,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系列讲座第16讲暨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学术报告第11讲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敦煌研究院王进玉研究员作了题为“敦煌学与中外文化科技交流”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陈巍助理研究员主持。来自所内外2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到场聆听了报告。
科技史是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敦煌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内容涉及敦煌学的三个方面:敦煌石窟、遗书和史地。此次报告即以敦煌石窟壁画为主要史料,探讨其中所涉及的中外科技交流内容。
在简要介绍敦煌学与科技史的学术源流后,王进玉指出在研究中应重视粟特商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关于具体科技门类,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在建筑技术方面,敦煌石窟适应性接受了通过新疆克孜尔石窟等传播来的中亚洞窟结构;在度量衡方面,指出以往研究中受错误线描图影响而造成把不等臂天平出现时代大大提前的误解;在制糖技术方面,认为印度戒日王所遣技术人员是跟随第二次而非第三次入唐使节来到中原,其交通路线是通过青藏高原而非河西走廊;在酿酒方面,指出以往对敦煌壁画中蒸馏酒场面的理解存在将图像割裂误读的现象;在天文历法方面,列举了敦煌壁画中与印度七曜历、黄道十二宫传播的相关证据;在颜料方面,述及青金石在敦煌壁画中的应用,并提出胡粉作为一种奢侈品,多通过寺庙将供养来的胡粉作为化妆品再次出售,而会作为壁画颜料使用。
王进玉研究员在演讲中提供了大量清晰、生动、全面的图像资料,纠正了学界以往研究中因不严谨的图像摹写和难以获得完整画面而造成的许多错误观点,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在交流中,大家针对敦煌史料中关于工匠的记载、酿酒技术在壁画中的表现等问题与其进行了愉快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