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格致下午茶:技术史学会(SHOT)的历史、现状和启示

2014-12-15

  2014年12月9日下午,“格致下午茶”(第31期)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职工之家举行。姚大志副研究员和张志会副研究员围绕技术史学会(th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缩写为SHOT)的早期发展和近期动态,及其对中国工程史学科建设的启示等问题,分别开展论述。

  姚大志首先介绍了2014年技术史学会年会情况。2014年11月6日-9日,技术史学会年会在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召开。本次年会汇集了以美国技术史家为主的数百位学者。参加会议的中国大陆学者共有三位,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自然科学史所姚大志副研究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史晓雷博士。同往届年会相同,本次会议的分论坛、研讨会和圆桌会议数量众多,涵盖主题广泛而丰富。会议期间,技术史学会亚洲网络(SHOT Asia Network)就建立与中国学者沟通渠道,加强与中国技术史研究界交流互动等问题展开专门讨论。

  接着,姚大志报告了技术史学会的创建及早期历史。20世纪50年代,多种力量促成了技术史学会的成立,比如,来自美国工程教育学会(ASEE)以及凯斯理工学院的支持。技术史家与美国科学史学会(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技术史学会的成立和美国技术史学科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契机。

  张志会副研究员围绕工程史本身作为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的阐述。2014年11月,中国科技史学会正式下设二级分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以此推动中国工程史研究的发展。她以此事件为原点,在报告中首先回溯了技术史学会成立后技术史研究的建制化过程,来看美国同行如何看待工程史和技术史研究。然后再从中外工程史研究本身的发展状况出发,来探讨工程史本身是否已初步具备独立的学科范式。最后就工程史研究和技术史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在逻辑层面讨论了二者可能的区别。

  她认为技术史学会因在建立之初就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从事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技术史家不难在该学会找到学术认同感。美国新兴的“工程研究”(engineering studies)学术共同体的学者也开始进行工程史研究,他们借用了STS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建构论等方法,给工程史研究带来了新气象。但美国既没有独立的工程史学会,也没有建立该学会的必要性。在我国作为工程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宏大背景下,中国工程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受到较强的现实推动,而非直接从技术史衍生出来。我们没有必要硬性区分技术史和工程史的区别,但工程史研究在学理上也确实具有成立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依据,未来工程史还需要借鉴工程哲学、工程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凸显自身的学科特色。

  与会听众围绕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两位报告人进行了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和对话。“格致下午茶”是研究所为全体职工与研究生创造的交流平台,旨在促进沟通,增进了解,为大家打造轻松畅谈学术、自由讨论问题的空间。活动形式多样灵活,可以是自由讨论,或邀请知名学者分享研究心得,或读书会,或明确主题的研讨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