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中科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讲座——胡军教授报告“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张力”

2014-10-10

  2014年9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哲学系胡军教授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作学术报告,题目为“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张力”。胡军教授是著名学者,是北京大学校人文学部委员,中国发展战略委员会常务理事,创新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哲学会副会长,冯友兰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等。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文章180余篇。刘益东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讲座。来自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生和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报告聚焦于中国的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张力这一视角,分析了现代化给儒学传统所带来的危机及其原因,其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化的实质、现代化的内容、现代社会的基础,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验性的还是知识性的。

  胡军教授认为,要想理清现代化语境中儒学传统所面临的困境,必须清晰地认识所以产生这些危机或困境的历史原因,对什么是现代化、中国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差异问题进行详细梳理。胡军认为,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历史落实与制度表现,而现代性则包括观念、制度等层面,其内核是理性化。但我国的现代化运动却完全不同,它过度集中于现代经济建设层面,没有形成内生性的现代文化与现代精神,缺乏现代化经济所需要的文化要素,这使得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缺乏文化、制度层面的支持。中国文化传统以儒学为尊,但儒学文化不重视对知识的研究,不具有明确的思维的或方法论的意识,更谈不上自觉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如系统明确的论证和详尽的论证过程,长期满足于和停留在经验层面,远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这使得现代性的理性思维模式没有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不仅阻碍了知识原创能力,如我们在知识理论体系的创造发明几乎毫无收获,在分科为基础的学科研究上几无所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中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创立者几乎都是西方学者,同时,也使得中华民族在历次产业革命中难以跟上西方的步伐。胡军强调,传统儒学所遭遇到的现代困境,究其实质,就是如何从经验型的文化过渡到知识性的文化的问题,儒学传统能否复兴完全决定于儒学如何在知识理论体系有自己的创获来应对或解决现代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种种深沉的危机或困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不断前进的时代,因此如何将传统儒学思想与现代知识社会结合起来是儒学未来走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儒学思想的研究,绝对不能局限于文本的解读,字句的训诂,典故的考察,而要在儒学思想传统的基础上“接着讲”,要将传统儒学思想与现代知识理论体系结合起来。

  胡军教授的报告视角新颖,资料新鲜丰富,分析精到,对于人们反思儒学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儒学研究的未来路径等极富启发性,引起了热烈反响,听众踊跃提问。在热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氛围中,本次学术报告圆满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