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胡大年教授报告“张文裕赴英国留学的经过—在伦敦发现的档案材料及其启示”

2014-09-01

  2014826日下午,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学术报告曁青年学术小组“格致下午茶”(第25期)活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职工之家举行。这次活动邀请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历史系教授胡大年,做了题为“张文裕赴英国留学的经过—在伦敦发现的档案材料及其启示”的报告,由研究员郭金海主持。有来自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的约30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在报告中,胡大年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教育背景、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和研究成果,并通过查找档案的实例,与大家分享了从事史学研究的乐趣。然后,胡大年介绍了我国宇宙线和高能实验物理奠基人之一——张文裕先生的生平,认为其部分成就与在剑桥大学留学的经历有密切关系。结合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 of London)新发现的档案材料,胡大年对张文裕如何去英国留学的经历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张文裕曾于1930年代中期分别申请了留美和留英的庚款奖学金,并都获得成功。胡大年对张选择赴英而不是赴美留学,作了探索性的分析和讨论;同时,他还介绍了张文裕出国之前在燕京大学从事的若干研究以及发表的文章。此外,张文裕的相关档案也揭示了,获英庚款资助的留学生出国前准备工作的某些细节。例如,留学生需要在南京接受10天的培训,其间他们须与相关专家就未来的研究计划进行讨论、聆听关于英国文化和中英外交关系的系列讲座、学习相关的社交礼节等等。 

  最后,胡大年与大家分享了查找英国档案的经验,如怎样通过网络查找详细的档案目录、英国一些档案馆提供的便利设施、赴英国查找档案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其中,胡大年特别强调,准确掌握早期中国学者姓名的外文拼写,对于查找海外档案中的相关资料至关重要。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就各种不同史料的相互佐证、张文裕在燕京大学的研究工作选题与“乡村建设”运动之间的关系、1933年燕大物理系工资表的解读和中外教职员工资的换算比较、张文裕没有参加“两弹一星”工程的原因等问题,与胡大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撰稿人:王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