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自然科学史所209会议室座无虚席,大家认真聆听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黄一农院士关于 “试探科学史外史的新研究取径:以《春柳堂诗稿》为例”的演讲。
黄一农在讲座中指出,科学史是大历史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需和其他历史分科相互结合。内史与外史研究的区别在于,内史较重视和科学史行内间的相互对话,强调科学知识的本身,外史的重点则是和历史学界的互动。
然后,黄一农向听众介绍了“E考据”的时代背景。目前西方的科学原典资料,大量的英文书可在线阅读和下载,如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目前北京市各大档案馆、图书馆均已购置相关数据库,研究西方科学史的年轻学人需注意,如能善用,从中切入,可以较容易和前辈研究做一区别。在这些数据库里,各种大量的中文古籍数据库已经上线,无论是期刊、书籍或古籍,但问题意识仍是数据库搜寻结果的关键。
接下来黄一农自述了研究红学的经历,并介绍了《春柳堂诗稿》及诗稿在红学研究中的位置。他说他对红学的兴趣开始于2010年从曹雪芹祖先进入红夷大炮当教官的问题开始。《春柳堂诗稿》出现于清光绪年间,学界对《春柳堂诗稿》的真伪存在争论。黄一农通过“E考据”的方法,给出了自己对《春柳堂诗稿》与曹雪芹关系的解释。
黄一农演讲中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书中的题芹溪居士>条中提到姓曹名沾,但沾字在一般字书中并无,有人遂据以称该诗并非指曹雪芹本人,但目前透过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可知在许多古籍中确实有沾的俗体字。又如清人对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描述有无使用「阎本立」的?还有,《春柳堂诗稿》中有「得仰大明悬」一句,有学者认为从中可知道该书不可能是乾隆朝的作品,但实际上如果查乾隆朝《四库全书》,仍有许多知名学者的书中提到「大明」两字,从此反证可知该书亦可能是乾隆朝的作品。再如,如何利用数据库的搜寻,去左证或驳斥一些之前看起来似是而非的说法,如书中的「嘉张子之孝思」的「嘉」字是否只能用于辈分较高的人士。
另外,他指出透过数据库,也可以从许多间接证据建构《春柳堂诗稿》书中许多人名的交友网络,例如通过较高层次的善本数据库,可考证出「李四兄」即是清书庶吉士李方泰、「龙二府」即是云南威远厅同知龙廷栋、「穆县令」是兴文县令穆元章。之前学界因这些诗中提供的讯息太少或典故不易搜查,有许多人的人际网络是无法有能力建立的。
最后,黄一农提到目前文史学界面临到极大的挑战,利用自身的史学素养,如何结合网络资源和问题意识,做出突破前辈的研究,是未来史学界继续努力的方向。
黄一农精彩的演讲博得现场热烈的掌声。演讲结束后,黄一农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与互动,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撰稿人:游博清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