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系列讲座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9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华杰应邀作学术报告,题目为“关于博物学编史纲领”。讲座由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研究员主持。
刘华杰早年关注非线性动力学的历史与哲学问题,近年来逐渐聚焦与博物学有关的历史与认知方式等研究,尝试提出一套博物学研究纲领,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一点二阶立场》、《中国类科学》、《天涯芳草》和《博物人生》等。
报告首先描绘了博物学编史纲领出现的背景。从学科史发展脉络来看,当代科学史过分看重“强力”与“智力”等要素,博物学视角可以作为主流研究的有益补充;从现实来看,科技与资本的结合已捆绑了人类社会,当代社会最大的风险就是智力风险,并导致“致毁知识”的出现和增长;从中华传统文明视角来看,其中蕴含的博物特征需要重视。随后,刘华杰指出相对于占据主流的自然科学传统,比如数理传统、控制实验传统以及数值模拟传统,博物传统源远流长,也最值得关注。
博物学研究进路的内涵是此次报告的重点。刘华杰注重在大尺度上考虑问题,关怀天人系统可持续生存等问题,在不同理论和思想资源的支持下,结合个人旨趣,致力于探讨一种新的编史进路。通过与主流科技史研究、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编史进路进行比较,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博物学研究进路坚持博物立场,强调生活世界的知识,突出情感要素,立足建构论、地方性等立场,尝试重新书写科技史。此外,报告人还探讨了博物学编史纲领是否真的回避了科学主义与辉格史观等问题。刘华杰指出,李约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编史框架以西方科技发展为参照系,并没有提出一个属于东方的科技史书写框架。而博物学纲领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演练和充实,将有助于彻底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编史框架。
最后,刘华杰与来自自然科学史所、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听众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充分互动。
(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