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郭沫若纪念馆承办的“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第四届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主持,王伟光常务副院长等领导和专家作报告。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颁奖。
我院自然科学史所郭书春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荣获第四届中国历史学奖一等奖。张秀民著、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研究员增订的《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上下)》荣获二等奖。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科技门类之一,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古代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鲜明的特色,对现代数学的研究(如吴文俊院士提倡的数学机械化)也能发挥一定的启发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以翔实的史料、严格而充分的分析,对清末以前中国数学主要的成就与思想、重要的数学著作、杰出的数学家等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充分利用考古发现和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进行了比以往的著作要明显合理的分期,尤其着力探讨了过去不大重视的数学推理和数学证明、数学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关系,以及中外数学的交流等重要领域。可以说,本书在中国数学史界百年来国内外几代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充分汲取了30年来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加以提炼和升华,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数学史领域最为全面、系统而深入的著作。它必将作为今后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基础和新的起点。同时,它也会大大促进我们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世界数学史和中国历史的认识。本书由郭书春任主编,天津师范大学李兆华教授任副主编,成员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金海研究员、韩琦研究员、田淼研究员、邹大海研究员(按姓氏拼音为序)和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技馆前馆长王渝生研究员外,还包括清华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可以说这是目前中国数学史领域最强大的专家团队。同时,该书的编研工作也促进了一批数学史领域年轻学者的成长。
《中国印刷史》自198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连获重要奖项。200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增订本,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2007年4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人文社科类优秀原创图书,9月荣获第十六届浙江树人出版奖特等奖,11月获得“第十届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奖”荣誉奖,2008年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印刷史》(增订本)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印刷术的历史,对雕版印刷的发明,活字技术的发明、流传和发展,中国印刷术对亚洲和欧洲各国的影响,以及印刷和社会文化诸因素的关系,都有全面系统的讨论。增订本对活字技术有大量补充,对活字本的形式、内容,以及活字印刷在中国未能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有深入的分析。此外,还广泛利用外文原始资料和实物,对清代蜡版印刷、西方铜版印刷的传入、晚清石印术的传入与兴衰、19世纪中文铅活字和拼合活字等都有深入的论述,包含许多新发现。增订本在发掘史料方面也有可喜的成果,在北宋末邓肃文集中发现了关于毕昇活字印刷的记载。在中国印刷术与欧洲、菲律宾的关系方面,在活字印刷、西夏活字、回鹘文木活字等方面,都增补了很多内容。增订本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图文并茂,附有近三百幅彩色插图,采自海内外公私藏家,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书后附有详细的《中国印刷史论著目录》。2009年,此书已被译成英文出版,韩文本也正在翻译之中。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部级学术奖项,也是目前中国历史学界的最高荣誉奖项,1998年7月获批设立,2000年1月首次颁发。迄今为止,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共颁发了四届,每届一等奖仅一项。前三届已有科学史著作获二等奖、三等奖和提名奖,如第三届获奖成果中有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席泽宗院士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获得二等奖,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水科院周魁一研究员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获三等奖,自然科学史所田淼研究员撰写的《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获提名奖。本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共颁发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提名奖21项。此次两部科技史领域著作分别获得郭沫若中国历史学一、二等奖,说明科技史研究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程度越来越高,也体现了科技史研究在社会发展特别是思想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可以阐明中华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崇高地位,而且也可以为我国当前科技的自主创新提供宝贵的借鉴、启示和激励。
颁奖现场
颁奖现场
方新与郭书春亲切交谈
获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