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至21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学术研讨会在京郊雁栖山庄召开。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阿梅龙教授和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发明一个科学传统?以<墨经>光学为例》和《日本兰学的术语创制:从<解体新书>到<重订解体新书>》的特邀报告。室内研究人员分别报告了各自关注的学术研究问题及成果。
报告的内容,以对新中国科技事业与科技政策的科学社会史考察为主。具体报告包括王丽娜的《<1978—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以数学学科为例》、胡晓菁的《从数据看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及有关问题(1949-2008)》、张志会的《刘家峡水电站工程的若干问题讨论》、王勇忠的《科学院院士增选年轻化研究》、刘洋的《备战压力下科研机构布局——以中国科学院对三线建设的早期应对为例》、张藜的《加强党对科学工作的领导——对1950年代中国科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刘晓的《研究机构的接收与调整——早期中科院计划局的工作》、郭金海的《功败垂成:1980年院士制度在中国的筹备及其搁浅》、熊卫民的《毛泽东时代的公共政策——以1950年代消灭麻雀运动为例》、张九辰的《建国初期对地理学的改造及学科重建》等。
其他报告,有些涉及晚清及民国科技史,如张明悟的《晚清西学中源说的证据与论证之分析》和罗兴波的《民国时期我国水稻育种研究》;有些涉及中外交流史,如黄荣光的《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通商交涉史》、颜宜葳的《伯驾在新加坡的医疗活动与早期教会医院的建立动因》等。
报告期间,张藜研究员、王扬宗研究员和张九辰研究员对近现代重点培育方向项目的有关报告做了点评,其他学者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发言踊跃,讨论热烈。会上,王扬宗研究员提议在条件成熟时出版研究文集。这次学术研讨会促进了研究室同仁的学术交流及研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