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2018年4月:《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第2卷简介

2018-06-28

 

  2017年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立6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一节日,反映研究所一代代学者探究科技史的历程和研究科技史的内容、理论、方法、材料、选题与理念,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论文选》第2卷(以下简称“《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第2卷”),20184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作《序言》。

  《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第2卷中,包括地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四个方向,共有中英文论文27篇,全部选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研人员公开发表的成果。

  《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第2卷中,“地学史”共收载论文11篇,分别为:历史报矿举隅(李仲均)、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理论和方法初探(曹婉如)、图理琛与《异域录》(唐锡仁)、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与近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廖克)、试论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杨文衡)、中国历史上“人水争让地盘论”的发展(陈瑞平)、《九域守令图》研究(郑锡煌)、A Chinese Palaeontologist, Ma Ting-Ying(1899-1979):From Coral Growth-Rings to Global Tectonics (杨静一)、近代自然地理学在中国的兴起(艾素珍)、科学史事的时代解读:对中国地质学史的案例分析(张九辰)、侯仁之先生绘制及使用北京地图研究(鲍宁)。

  《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第2卷中,“生物学史”共收载论文7篇,分别为:《尔雅》中所表现的植物分类(夏纬瑛)、Genetics in China: The Qingdao Symposium of 1956(李佩珊)、戴凯之《竹谱》探析(芶翠华)、我国现存最早的水产动物志——《闽中海错疏》(刘昌芝)、我国古代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人工低温催青制取生种(汪子春)、中国古代对动物生理节律的认识和利用(张秉伦)、杰出的生物化学家吴宪博士(曹育)。

  《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第2卷中,“医学史”共收载论文6篇,分别为:两汉医学史的重构(廖育群)、伯驾在新加坡的医疗活动与早期教会医院的建立动因(颜宜葳)、传说的神医:扁鹊(韩健平)、汉唐时期牛疫的流行与防治(韩毅)、抗日战争时期中央防疫处的青霉素试制工作(徐丁丁)、从“物类相感”到“神经传导”——20世纪前期内丹身心互动理论的变化(郑术)。

  《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第2卷中,“农学史”共收载论文3篇,分别为:橘诗和橘史——北宋陈舜俞《山中咏橘长咏》研读(曾雄生)、Dietary Shift After 3600 cal yr BP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Northwestern China: Evidence from Stable Isotopes(马敏敏)、《便民纂》与《便民图纂》关系考(杜新豪)。

  《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共分为五卷,其中第一卷为数学史、天文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第二卷为地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第三卷为技术史,第四卷为科学交流史、科技与社会,第五卷为世界科技史。该书是科学史所60年学术研究的一个缩影,记录了一代代学者在科技史领域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对编辑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序言》中指出:“结集出版这些文章,为的是纪念过往和思考未来,也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启示和引起人们对这个学科的更多关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传播研究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