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第三十九讲,由技术史学会(th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简称SHOT)主席、爱丁堡大学白馥兰(Francesca Bray)教授作了题为“稻米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起”的报告。本场讲座由曾雄生研究员主持。
在讲座的开场白中,曾雄生研究员深情回顾了他在学术生涯的各个阶段与白馥兰教授所结下的缘分,并用“视野开阔、视角独特”八个字来高度评价白馥兰的学术研究。全球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史学观念,是历史学界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回应,近年来,白馥兰从科技史的角度切入到全球史的研究中,并对此有诸多的体会与心得,在讲座中,白馥兰围绕着其对稻米全球史的研究展开她的论述。
白馥兰认为,稻米的历史是与早期现代世界经济的出现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在过去的四个世纪中,稻米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它的领地,它为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和东南亚的采矿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资本主义殖民地的开拓和获得独立后的新兴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粮食支柱,以至在当今稻米成为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但迄今为止,学界对稻米的研究却没有出版过类似于对玉米、甘蔗、棉花等作物那样的全球史著作。
白馥兰介绍了从2011年开始,由她牵头所联合一群从事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研究的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小组,利用遗传学、民族志、历史学、语言学、统计学与STS等多种跨学科的方法,对不同地区稻米的历史进行了重新整合与梳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稻史的论述,并得出诸多新的见解,例如他们利用新获取的档案更加仔细地分析了吉尔兹的数据,从经济史的角度批评了“内卷”的理论。在报告中,白馥兰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湄公河三角洲稻米种植与政治关系、美国规模化稻米种植、现代稻米育种网络与中心以及在稻米所涉及的疾病卫生史、殖民主义史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抛出几个开放性的问题供大家思考:1、关注稻米能给全球史带来什么?2、利用全球史的研究方法能给稻米历史的研究带来什么?3、是否可以像写糖、棉花、瓷器和香蕉的历史那样来书写关于稻米的全球史?
作为技术史学会的现任主席,白馥兰在讲座中还向听众介绍了SHOT将于2016年6月22-26号在新加坡召开的年会,这也是SHOT首次在亚洲举办年会,白馥兰教授详细介绍了会议注册以及提交论文的各个时间节点,并介绍了投稿的注意事项与评审程序,还对如何写出好的会议论文摘要给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希望大家通过SHOT微博来时刻关注此次会议的动态并积极报名参与。
由于主讲人在国际科技史领域的极高知名度,除了本所师生外,本场讲座也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大批听众。讲演结束后,主持人曾雄生研究员与听众们就稻米的全球化与奴隶贸易之间的联系、稻米种植的自然限制与全球化的冲突、水稻种植中小农经济与对稻米全球化的制约以及稻米史中所涉及的技术、性别等问题与主讲人白馥兰教授进行了长时间的问答交流。
Bray 教授作报告
曾雄生研究员主持会议
会场
部分与会学者与Bray教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