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告
(一)纸上谈兵:基于文本的十八世纪中法科技知识流通
吴蕙仪(李约瑟研究所)
18世纪上半叶,在华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写作、出版了大量关于中国的书信和文稿,而对中文书籍和文本的阅读、翻译是其中重要信息来源。这些文本类型丰富,来源复杂,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欧洲近代中国知识的形成,也为我们理解文本在中国社会的知识流通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本文主要以传教士关于矿物和化学知识的书信为例,探讨基于文本的科技知识流通的特点和复杂性。
(二)从知识到实践:十九世纪直隶矿产知识的传播及影响
方一兵(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西方人对直隶煤铁矿的科学认知始于1860年代庞培利对斋堂等京西矿产资源的考察,但其研究报告的最初影响力在西方。而这些知识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得以在中国本土传播和演化并最终导致近代最早的矿业开发计划的产生?地质学家、传教士和来华商人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报告将通过1860-1870年代的相关文献来重构这一过程。
时 间: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下午2点-4点
地 点: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二层职工之家
敬请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