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库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刘益东

  • 职称:研究员
  • 邮箱:liuyidong.cn#263.net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研究方向

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史、科技与社会

简历

    刘益东,北京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管理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科技战略、科技与社会、科技史,人才评价,未来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与工业社会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等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技术史卷电子与信息技术史分支主编。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委员,民盟北京市科技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多项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等的课题。国内外发表论文80多篇,发表文章多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合著学术著作6部,科普图书1部,主持完成研究报告逾百万字。代表性成果两项:以致毁知识研究为中心率先将科技重大风险治理作为专门领域进行研究,系统研究可持续创新与人类安全问题(1998~);提出克服同行评议缺陷的开放评价法及其简明版“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系统研究拔尖人才的及时识别与培养问题,探索开放科学与开放教育(1997~)。此两项代表性成果均为自主选题、长期研究积累、深入系统拓展,均已得到学界及相关部门好评、得到资助,在研。培养科技战略、科技与社会方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逾20名。

 

主要著作:

1.《科学之旅》,与路甬祥院长等合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益东、李根群,《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刘益东,《智业革命--致毁知识不可逆增长逼迫下的科技转型、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4.刘益东、高璐、李斌,《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

5.白春礼主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教材·《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两位主要作者之一),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代表作之一:科技重大风险与可持续创新及发展研究(1998~)的主要个人论文

 

    19992月发表论文,提出致毁知识概念等原始想法,以致毁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科技重大风险研究,提出科技重大风险研究的六大必备要素,率先将科技重大风险作为专门领域进行研究。揭示出目前科技重大风险愈演愈烈,而人类安全防控措施和机制却存在诸多严重漏洞,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和科技危机,势必引发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分配革命,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生死攸关。至今发表该研究领域的个人论文20多篇,2007年出版个人专著《智业革命——致毁知识不可逆增长逼迫下的科技转型、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50余万字)1部,发表文章多篇。得到多位知名学者的正面引用和称赞。2016年组建研究团队,主持研究所“十三五”重点培育项目“科技的社会风险”。个人论文“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荣获第三届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一等奖(2001年)。2020年应邀在《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刊物组稿并主持专栏“科技重大风险治理研究与人类安全”(共6篇论文),其中包括主持人语和个人论文。于202010月牵头联合举办“首届科技重大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论坛”,科学网、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官网等给予报道。牵头发起成立并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以科技重大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为主题,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剑桥大学等作40多场学术报告,受到好评,其中包括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北京大学专场(2014)主讲人、中山大学专场(2018)主讲人,在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主讲报告,这三个报告均在中国科学院官网报道。反映阶段性重要研究进展的9篇个人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002002201320142019)、被《新华文摘》科学技术栏目转载和论点摘编(20212019)、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前沿栏目和学术卡片(20182019)摘选、被《科技创新导报》全文转载(2014),应人民日报主办的《国家治理》周刊约稿,2020年发表论文3篇,最新研究进展3篇,这15篇个人论文如下:

 

1.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第三届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一等奖]

2.试论科学技术知识增长的失控(/) [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4/5CSSCI,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入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哲学论文选编(19972002年》(入选的39篇论文之一)

3.The Biggest Challenge Facing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Mode of knowledge Creation with Lower-Risk 8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Barcelona, Spain, 2007.

4.对不准原理与动车困境:人类已经丧失纠正重大错误的能力[J],未来与发展,2011(12)[增补版发表于《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月第1版)]

5.灰科学与灰创新系统-转基因产业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5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6.致毁知识与科技危机:知识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机遇[J],未来与发展,20144[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科技创新导报》全文转载]

7.科技巨风险与可持续创新及发展研究导论——以致毁知识为中心的战略研究与开拓[J],未来与发展,201712[高校文科文摘学术前沿栏目摘选]

8.致毁知识与科技伦理失灵:科技危机及其引发的智业革命[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6[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摘登]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9.粗放式创新向可持续创新的战略转型研究——科技重大风险研究21[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

10.科技重大风险治理:重要性与可行性[J],国家治理周刊,20203

11.科技重大风险:非传统安全治理的重要视角[J],国家治理周刊,202018

12.前沿科技领域治理应警惕科技伦理法律陷阱[J],国家治理周刊,202035

13.科技重大风险与人类安全危机: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及其治理对策[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04[《新华文摘》科学技术栏目转载][《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成果汇编(2020)》转载]

14.竞争方式陷阱与匿名核袭击:科技重大风险治理的当务之急[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1

15.Ruin-causing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Cris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Confronted by Human Beings[C], Editors-in-chief Alberto Martinelli Chuanqi He, Global Modernization Review Science Press,Beijing,2021,pp.151-159

 

代表作之二:克服同行评议缺陷的开放评价法与开放科学研究(1997~)的主要个人论文

 

    为克服同行评议和文献计量法存在的根本缺陷,提出开放评价法这一替代方案,其继承了同行评议的优点,克服其主要缺陷,经过17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并提出其简明版“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基本实现学术评价客观化,突破了同行承认是硬通货这一金科玉律,在国家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和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将得到推广,引发开放科学、开放教育等领域一系列深刻变革,让非共识的原创、突破、颠覆性创新成果及时胜出,让原创人才、颠覆性创新人才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发表20多篇论文和多篇文章,得到多位知名学者的正面引用和称赞。已主持完成和在研学术评价、人才评价科研项目四项,受到好评。此外,多篇人才评价、学术评价的文章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科学报》等头版头条、头版等,被《学习强国》《经济要参》《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主流媒体转载。2019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创新的力量》的专家顾问之一,并担任其中人才专集《第一资源》(第七集)的第一撰稿人(已在CCTV10频道播出)。反映阶段性重要研究进展的8篇个人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998200420132015201620182020)、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专题探究版(2020)转载,其中1篇个人论文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2018),最新研究进展2篇。这10篇论文如下:

 

1.问题谱系比较评议法——同行评议方法新探 [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0) 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试论超越同行评议的复合型学术评估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 CSSCI,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开放式评价与前沿学者负责制:胜出机制变革引发的云科学革命[J],未来与发展,2013(12)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4.开放式评价:替代同行评议的新方案[J],甘肃社会科学,2015(7) CSSCI,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外行评价何以可能——基于开放式评价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CSSCI,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6.开放式评价与学术市场:彻底解放学者的创造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

7.用“互联网+代表作”落实代表作评价制度—并论开放评价引发的开放教育革命[J],情报资料工作,20205CSSCI,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8.从同行承认到规范推荐——开放评价引发的开放科学革命与人才制度革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CSSCI,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专题探究版转载]

9.面向用户的开放评价与一流学科建设——从“以尖识才”力破“五唯”开始[J],科技与出版,20212CSSCI[封面文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经济要参》转载]

10.開放評價、前沿學習與開放教育革命[J],澳門理工學報,2021(3)

 

主要个人论文还有:

 

43.人工智能科学:科学研究的第六范式[J],未来与发展,20206

42.虚拟科学与大IT革命:支撑未来学的快速崛起[J],未来与发展,201910

41.吸引和保持前沿学者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开放评价与原创优先的学术出版至关重要[J],科技与出版,CSSCI201910

40.摆脱坏国际化陷阱,提升原创能力和学术国际话语权[J],科技与出版,CSSCI20187

39.高层次研究人才的精准识别与引进[C],武宝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201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8.挑战与机遇:人类面临的四大困境与最大危机及其引发的科技革命[J],科技创新导报,201635

37.网络力量办大事与创本位及N度人才[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

36.最高成就决定学者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地位的可视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

35.虚拟科学: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529

34.以突破论英雄,以思想评智库[J],智库评论(第1辑),2015.11

33.IT革命:从思维到社会的深刻变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5)

32.试论科商学院、科商智库、科技与商业研究和科商思想家[J],未来与发展,2015(8)

31.云科学革命:从科学3.0到科学4.0的跃升[J],科技资讯,2015(20)

30.首席智库官与首席智媒官:打造智慧企业的新高管[J],科技资讯,2015(7)

29.IT革命初论[J],科技资讯,201424

28.“高门槛&宽门框”的杰才标准与开放式评价:实施新型的学术带头人负责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J],未来与发展,2014(9)

27.试论粗放式创新、致毁创新、可持续创新理论与知识安全学[J],科技资讯,2014(25)

26.设立战略家工作室,创建世界一流思想库[J],科技创新导报,2014(14)

25.胜出机制研究:一个亟待开拓的研究场点[J],未来与发展,2013(7)

24.从创意产业的发展看传统工艺的复兴[C],《技术遗产与科学传统》,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37-355

23.提升智语权和智媒实力,实现中国智库的快速崛起[J],未来与发展,2012(12)

22.影视未来学与科学预演影片初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

21.Opinion Search and Opinion Mining: A New Typ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inging about New Scientific and Talent Revolution,《Springer》,201112

20.以创意论成果,以成果论英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改革学术评价标准做起[J],未来与发展,2011(9)

19.从山科学到云科学:即将发生的科学革命和人才革命[J],科技资讯,2011(14)

18.创新力度:评价学术成果的首要标准[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学术交流的制度创新: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J],科技资讯,200935

17.通过电子学务革命迅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16.伽利略式的革命:创新点展示评估法与查新识人才引发的人才革命和科学革命[J],时代教育,2008(5)

15.The Biggest Challenge Facing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Mode of knowledge Creation with Lower-Risk 8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Barcelona, Spain, 2007.

14.系统创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诚信承诺保障系统新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 2005(12)

13.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制度创新——国家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系统初探 [J],自然科学史研究增刊2004

12.吸引潜一流人才是创建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的首选策略[J],科学新闻半月刊,2003(11)

11.企业文化、企业智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网络时代企业组织和科研组织三大要素的理解和构想[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0.以史为鉴的系统研究与系统解决模式—一以中国互联网发展为例[C],宋健主编《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回顾与前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试论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创新优势战略——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为例[J],自然科学史研究增刊2003

8.后发劣势:以中国集成电路发展为例[C],姜振寰主编《技术史研究》(论文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7.Internet in China: Policy and Problems,第九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论文集,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PTE)LTD 2002

6.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吗?[C],论文集《边缘地带—来自学术前沿的报告》,宋正海等主编,学苑出版社,19992

5.试论以预测为目的的科技史研究——信息预测理论对科技预测研究的启示[C],《20世纪回眸:翁文波院士与天灾预测》(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4.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双型法初探[C],论文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宋正海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3.基础研究:最值得优先发展的领域[C],《科技发展的历史借鉴和成功启示》(论文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 科学出版社1998

2.试论基础研究的社会功能[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2

1.中国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兴起与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8 

 

主要合作论文:

 

2.潘教峰、刘益东、陈光华、张秋菊,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基于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支持、科技革命的历史分析与前瞻[J] (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刊CSSCI20191[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9.9封面文章]

1.刘益东、王彦雨、高璐,重大科技突破中的“及时跟进”现象研究——以诺贝尔科学奖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主要个人文章:

 

1.“一把剑主义”:一流人才的新标准[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经济要参》202152[封面文章][学习强国转载]

2.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仍须爬坡过坎,光明日报,2021-07-2507[学习强国转载]

3.破“五唯”后,如何甄选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报,2021-08-1904[学习强国转载]

4.鼓励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2-07001

5.“中材大用”与“中等水平陷阱”: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最大阻碍,中国经济报告,20217

6.高端科普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科普研究,20211

7.病毒效应与“直面-回避”问题的决策模型——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新思维,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01

8.致毁知识增长与科技伦理失灵:高科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中国科技论坛,20192

9.甄选前沿学者 建设一流学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14001[学习强国转载]

10.谁能“揭榜挂帅”,代表作更有效,中国科学报,2020-07-22004[学习强国转载]

11.代表作、学术招牌与前沿学者:精简人才“帽子”的利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3-19001

12.破“四唯”要克服三大障碍,社会科学报,2018-11-29004

13.代表作制度让真正英才及时胜出,中国科学报,2018-02-26007

14.“互联网+代表作”是拔尖人才试金石,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0-30001

15.科研能力诚信是学人的必备素质,社会科学报,2018-08-23004

16.战略方向管理:引领未来发展的理论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2-13005

17.科技危机引发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社会科学报,2018-09-13005

18.科技史视野下的科技与社会研究,科学新闻,201711

19.开放式评价与前沿学者负责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2-20001

20.吸引潜一流人才是创建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的首选策略,科学新闻.2003(22)

 

联系方式:Email: liuyidong.cn@263.net, liuyd@ihn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