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杜新豪 |
---|---|
刊物名称: | 历史地理研究 |
联系作者: | 杜新豪 |
英文联系作者: | Du Xinhao |
发表年度: | 2023-05-20 |
卷: | 43 |
期: | 02 |
摘要: | 稗在中国主流农业历史叙事中多为稻田伴生杂草或灾荒年份的救荒作物,但在传统时期的东北地区却是一种主粮作物,地位不次于“五谷”,耐寒、耐湿的抗逆性特征使其成为东北地区历史上低湿地开发的主力。当地农民在长期栽培实践中,培育出一批高产、抗涝性状好的品种,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种植技术。近代以来,随着东北地区农田水利兴起、抗寒性水稻品种次第引入,先前植稗的沮洳之地被整治为水田,优质高产的水稻成为低湿地开发的主角。稗子作为一种谷物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沦为一种饲料作物。某种程度上说,稗子退却的历史,即近代以来东北亚中高纬度地区低地开发与农业发展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