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杜新豪,李昕升 |
---|---|
刊物名称: | 自然科学史研究 |
联系作者: | 杜新豪 |
发表年度: | 2023-03-15 |
卷: | 42 |
期: | 01 |
摘要: | 番薯原产于热带美洲地区,明代中后期经东南亚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无性繁殖的块根作物,其种植技术与中国传统以“五谷”为代表的谷类种植法有所不同。在传入初期,农学家围绕其“栽种法则”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现了种植技术的本土化;嗣后在其北传的过程中,闽浙的越冬留种法并不适用于寒冷的北方地区,当地人们逐渐摸索出窖藏的技术来保存薯种。明清时期形成的番薯栽培与留种技术并不是全然的“新知”,中国传统薯蓣作物种植法、储谷法、冬季窖菜法与块茎作物留种法等“旧学”皆为番薯新知识的生成提供了有益借鉴。藉由此,本文提出应以动态的观念审视新作物种植技术的生成过程,为考察外来作物的栽培技术史提供一个新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