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新豪
姓名:杜新豪 专家类别: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农学史、环境史
简历 山东临沂人,2015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医学史与生命科学史专业(农学史方向)博士学位,同年入职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农学史,旁及环境史。2018年4月任所聘副研究员,2019年3月任副研究员,2020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
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2016-)、副秘书长(2020-),畜牧兽医史专委会理事(2020-),中国农村杂志社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21-2024),技术史学会(SHOT)国际学者(2021-2022),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23-2028)等。
近期主要研究兴趣为日用类书中的技术知识、中国古代农学通史、作物学史以及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农业环境史。
论著目录 专著 [1]杜新豪.农桑本务: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农学知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版。 [2]杜新豪.金汁:中国传统肥料知识与技术实践研究(10-19世纪).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相关书评先后见于《农业考古》、《中国史研究动态》、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한국과학사학회지)
主编与合著 [1]杜新豪主编.播厥百谷:中国作物史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版。 [2]曾雄生、陈沐、杜新豪.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贵州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部分已发表论文 [1]Xin-Hao Du, Yuan-Ming Song, Ji-An Cai, Yong-Guan Zhu. Utilization of Human Excrement in Pre-modern China, Its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s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Soil Ecology Letters,2024(1): 240226. [2]杜新豪.明代中后期山东的稻作技术与稻米南销.中国农史.2023(5):42-50。 [3]杜新豪.从嘉禾到杂草:东北地区的稗子种植与低湿地开发.历史地理研究.2023(2):94-102。 [4]杜新豪、李昕升:旧学新知:明清番薯种莳与藏种知识的生产及传播.自然科学史研究.2023(1):54-63。 [5]杜新豪. 证史与阐幽: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研究.民俗研究.2022(4):72-83。(《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论点摘编,题为“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 [6]杜新豪、王申奥. 中国古代葱的栽培与利用史考.古今农业.2022(4):37-44。 [7]杜新豪. 课晴问雨: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农业占候研究.史林.2021(4):43-52。(《历史与社会文摘》2021年第4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8]宋元明、杜新豪. 稀见清代江南农书《劝农说》研究—基于文献学与技术史的考察.中国农史.2021(6):10-17。 [9]杜新豪.“农务女红图”中的左图右史——兼论其对中国传统耕织图体系的影响. 农业考古.2020(6):188-193。 [10]杜新豪. 宿麦抑或旋麦:关于汉代以前冬、春小麦种植的述评.自然科学史研究.2020(4):467-475。 [11]杜新豪. 地域转移、读者变更与晚明日用类书农桑知识的书写.中国农史.2020(4):10-17。 [12]李昕升、杜新豪. 近代地主退佃原因探析.古今农业.2020(2):91-97。 [13]杜新豪.《便民图纂》中的农学知识及其价值.古今农业.2019(4):41-50。 [14]杜新豪. 宋代以降传统淤荫工具考略.中国农史.2018(1):16-25。 [15]杜新豪.《便民图纂》撰者新考.古今农业.2018(1):54-59。 [16]杜新豪. 惜粪如惜金:宋代以降农民对肥料的获取.史林.2017(2):55-64。 [17]杜新豪.气论与医道:宋代以降士人对施肥理论的阐述.中国农史.2016(4):23—30。 [18]杜新豪.《便民纂》与《便民图纂》关系考.古今农业.2016(3):45-51。 [19]杜新豪.晚明的“农业炼丹术”—以徐光启著述中“粪丹”为中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6):61—66。 [20]杜新豪.传统社会肥料问题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5(6):57-65。 [21]杜新豪、曾雄生.《宝坻劝农书》与明代后期江南农学知识的北传.农业考古.2014(6):282-285。(本文获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2]颜伟、刘景时、罗光明、董克鹏、卢巍、杜新豪. 基于MODIS数据的2000-2013年西昆仑山玉龙喀什河流域积雪面积变化.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5-325。 [23]Du Xinhao, Ren Bo. Limitation and Adaptation: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in Jifu Region's Rice Cultiva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 East Asia: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Edited by Ts'ui- jung Liu, Routledge, 2013. 184-198. [24]杜新豪.明清时期跨区域农学知识传播方式的个案研究—以畿辅地区的水稻推广为例.农业考古.2013(6):270-273。 [25]杜新豪.明清两代畿辅地区水稻种植的生态背景初探.古今农业.2013(2):75-84。 [26]杜新豪、曾雄生.经济重心南移浪潮后的回流—以明清江南肥料技术向北方的流动为中心.中国农史.2011(3):55-62。(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主持科研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日用类书中的农业史料整理与研究.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日用类书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课题:作物历史与中国社会. [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十四五重大突破项目子课题:东北近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十三五重大突破项目子课题:明代日用类书中的农学知识及其传播. [6]中国科学院科技史青年人才研教项目:士农之间:明代日用类书与农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7]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奖励课题:中国古代麦作技术研究.
讲座与学术报告 [1] 邝璠“农务女红图”及其对传统耕织图体系的影响.杭州临安耕织文化主题论坛.2023-10-14。 [2]农桑本务: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农学知识.南京农业大学万国鼎学术讲座.2023-05-22。 [3]流动的“法则”:旧学、新知与明清番薯种莳知识的形成.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青年历史学者云论坛.2022-06-18。 [4]乡聚麦田·农忙时节话麦收.CCTV17大地讲堂.2022-06-12。 [5]地气与粪药:中国古代的施肥认知与理论建构.Chinese-European Academic Lecture NO.201.2022-03-29。 [6]古为今用:农业遗产与新中国农业编史学的转变.南京农业大学万国鼎学术讲座. 2021-11-26。 [7]Using the Past to Serve the Present: Heritage and the Changing Historiograph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HOT2021(Virtual).2021-11-20。 [8]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像研究.“图像叙事与农耕传统”论坛 .2021-9-25。 [9]作物历史与中国社会.中国科技馆大讲堂 .2021-4-17。 [10]跨国知识交汇与东北近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1860-1945).跨国网络与“世界之中国”全球史学术研讨会 .2020-11-14。 [11]Sacrifice, Flavor and Aesthetic: The History of Greenhouse in Pre-modern China. SHOT2019(Milan). 2019-10-24。 [12]Knowledge of Zhanhou(占候)in Late-Ming Daily Use Encyclopedias.15th ICHSEA(Jeonju).2019-08-20。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编:100190 Email: duxh@ihns.ac.cn, dxh111@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