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鲍 鸥
作为百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特邀俄罗斯科学院瓦维洛夫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简称“科技史所”)所长尤里·巴图林前来讲学。从2011年2月25日至3月13日期间,巴图林教授将做客“清华海外名师讲堂”和“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沙龙”,并以“海外专家短期讲学”的形式阐述“俄罗斯(苏联)航天史及现代航天前沿问题”。他特别为清华师生准备了从俄罗斯(苏联)航天史到航天科学实验、航天人文体验、国际航天法和对21世纪末航天未来预测的饕餮知识盛宴。
拥有许多身份的尤里·巴图林是俄罗斯人的骄傲。这不仅因为他与尤里·加加林拥有相同的名字,还因为他超越加加林,两次成功登上太空,荣获“俄罗斯英雄”称号;不仅因为他曾实现真正的星际航行,更因为他的“飞船”自由穿梭在航空物理学、控制论、宇航学、法学和新闻学等令常人难以跨越的知识领域之间,并留下了许多“传奇”。
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巴图林以往的“飞行”轨迹。
获得第一个职业——物理工程师
1949年6月12日,苏联陆军上校巴图林家新添了一个男孩,父母给孩子起名叫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巴图林(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Батурин,Baturin Yury)。
1966年,17岁的尤里·巴图林从莫斯科市第44英语学校毕业,他以优异成绩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枚奖章——金质奖章。1967年他考入苏联最顶尖的工科院校——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先就读于无线电技术与控制系,三年级转到航空物理与宇航研究系学习“飞行动力学和宇航装备管理”。
1973年9月,巴图林带着物理工程师证书到苏联的“火箭城”——“科罗廖夫航天研究中心”报到。在这里,他参与研究“联盟Т”号飞船的太阳定向系统以及飞船运行管理系统,7年后出任该中心第311处总工程师。在外人看来,如果沿着这条轨道走下去,物理工程师尤里·巴图林的前程充满阳光。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尤里竟在这个时候毅然改变人生轨迹,开始新的航程。
实现第一次转身——法学博士、记者
巴图林在工作之余开始关注法律和新闻,从1975年起,他先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夜校部,后来又考上新闻系夜校部,往返于莫斯科市和位于莫斯科州的“火箭城”之间,边工作,边学习。1980年,巴图林获得莫斯科大学法学院夜校部的法学专业毕业文凭,从此实现人生第一次转身:离开工程师岗位,转到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在这里,他先后获得法学副博士(1985年,论文题目:《欧洲议会》)和法学博士(1992年,论文题目:《计算机法》)学位。
1981年,巴图林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夜校部新闻专业毕业,获得记者资格证书。他在法学和新闻学领域之间架设新的知识桥梁。1988年,他与费多托夫、艾迪合作撰写并出版《出版法及大众传媒法》。这一成果奠定了他步入政坛的基础。
在国家改革激流中弄潮——两位总统的助理
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是巴图林从政的年代。1990年他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法律助理的身份在美国“俄罗斯战略研究所”(即“凯南研究所”)工作。回国后,恰逢政群更迭、国家解体的动荡时局,他随即成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法律助理,参与制定俄罗斯联邦新宪法。这个时期巴图林的“踪迹”保留在《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和叶利钦的《总统笔记》中。1991年俄罗斯联邦议会通过由巴图林、费多托夫、艾迪合著的《大众传媒法纲要》,并批准于1992年2月起实施。
从1993年3月17日起,尤里·巴图林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委员会委员,接着步入俄罗斯联邦国防委员会,出任俄罗斯联邦国防委员会秘书(1996-1997年)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安全助理(1996-1998年)职务。在政治生涯如日中天之际,巴图林再次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他重归“校林”,到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和大众传媒学院计算机法教研室开设“大众传媒法”课程;另一方面,他开始定期到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和水下实验室接受宇航员培训,积极筹备向自己的梦想目标奋进。
“飞船”驶入太空轨道——俄罗斯英雄
巴图林一直梦想像加加林一样登上太空。为此,在26岁时他曾报名当宇航员,但因视力问题没能通过航医检查。然而,宇航员之梦并没有破碎,巴图林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实现这一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半严格的宇航员培训,1997年9月15日,巴图林终于获得宇航员证书。1998年8月13日,49岁的巴图林乘“联盟ТМ-28号”飞船首次实现太空飞行,并进入“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工作。在空间站里,他完成了代号为“钻石-3”的22项科学实验。25日,巴图林乘“联盟ТМ-27号”飞船安全返回地面。第一次太空探测飞行时间为11昼夜零19小时41分33秒。
在这次太空飞行之后,巴图林到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军校高级班学习,2000年毕业,同年6月被任命为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副指挥长,主管太空飞行的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2001年4月28日至5月6日,当世人瞩目的美国61岁亿万富翁蒂托完成太空旅行时,美国人的光环遮蔽了另一个历史奇迹:帮助蒂托实现安全飞行的俄罗斯宇航员之一、52岁的尤里·巴图林。在第二次航天飞行中,巴图林一行乘“联盟-ТМ-32号”飞船升空,顺利实现俄罗斯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星辰号公务舱的首次对接和等离子晶体等项试验(代号“钻石-2”),然后乘“联盟-ТМ-31号”飞船顺利返航。本次太空飞行时间为7昼夜22小时4分8秒。
2001年9月28日,尤里·巴图林被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以表彰其在实现太空飞行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飞船”进入保养期——重返夜校当学员
作为“俄罗斯联邦英雄”,巴图林没有沉浸于鲜花和名誉中,他重新走进学门,进行知识“充电”。2005年6月28日,56岁的巴图林以题为《航天外交与国际法》论文获得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夜校“国际关系”专业毕业证书。同年合作出版《宇宙飞行航天学》。
2008年底,巴图林出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学术委员。
“飞船”重新起飞,驶入科技史轨道
2010年5月,巴图林接到出任科技史所所长的任命书。
“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曾指出:科学史的“主要任务就是建造桥梁——在国际间建造起桥梁,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在每个国家之内,在生活(好的生活)和技术之间,在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建造起桥梁。”
巴图林拥有许多身份:学者、工程师、法学家、新闻记者、政治家、宇航员、大学教授等。在这些身份中他最在乎学者身份。巴图林的系列著作和百余篇学术论文涵盖法学、政治学、控制论和宇宙飞行航天学等领域。他可以运用英语、法语、德语、瑞典语、日语和塞尔维亚克罗地语从事科学研究。这些说明,巴图林拥有坚实的学术地位和跨学科的研究能力。
换句话说,尽管巴图林在以往生涯中没有专门涉足科技史研究领域,但他具有建造科技史桥梁的资质。他的获胜法宝和座右铭正如他在2007年曾对中国的中学生们所言:
“通向太空的道路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本版照片均得到俄罗斯科学院科技史研究所的授权)(转载于大众科技报 2011年3月1日 B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