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解读

北韩的金凤汉事件

2010-12-15

2 SCIENCE MONTHLY 2010.4科学史话

作者:李 昂

经络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想必不陌生。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以十二经脉为主,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而气血沿经络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就是穴位(图一)。相传成书于战国时代的中医古籍《灵枢》中提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指出经络在生理、病理上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经络的作用是「行气血而营阴阳」;在发生病变时,它能反映症候;而针灸、按摩和气功等方法之所以能治病防病,就是基于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功能。但它到底是什么?从古书中无法找到答案。

从二十世纪中叶起,以现代科学方法来进行的经络研究便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并形成一系列关于经络的假说。其中神经论是所有假经说中比较主流的观点,某段时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用电磁方法探测经络现象,但是这些探索性的实验,仍无法回答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因此当1963 年北韩平壤医科大学的金凤汉教授宣布他们发现了经络的实体,证明了经络系统是一个新的、独立的机能形态系统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金凤汉从1954 年起研究经络系统,认为经络学说必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当时的北韩学术界对此认识并不一致。数年后,北韩学术界普遍认为他的工作不科学,要把他赶出学术界,但由于领导支持,他不但没被清除,而且迅速发迹,研究团队也迅速扩充,当他在1960 年底完成第一篇关于穴位「小体」的研究报告后,北韩便建立了经络研究所。1963 年金凤汉在《北韩医学科学院学报》(Journal ofthe DPR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第5期上发表了长达41 页、题为〈关于经络系统〉(On the Kyungpak system)的论文〔注〕,宣布他发现了与中国古代经络穴位相对应的解剖结构。同年11 月,在平壤举行的经络研究所成果报告会中,金凤汉报告了自1961 年以来,他们在经络系统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此时的他已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与会者一致同意把新发现的结构命名为「凤汉管」、「凤汉液」和「凤汉小体」。

金凤汉的研究主要结论有如下五点:

一、 经络系统包括凤汉小体,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凤汉管。凤汉小体就是穴位所处的位置,它不仅存在于皮肤底下,并且广泛地散布在人体组织的深层。

二、 凤汉管的存在形式之一是在血管或淋巴管内走行,另一形式是在血管和淋巴管外走行。脉管内外之凤汉管的方向彼此不同,但它们的结构没有区别。

三、凤汉液在经络系统中呈循环状循环。

四、凤汉小体有独特的生物电活性。

五、凤汉小体和凤汉管内含有大量的核酸,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

金凤汉相信他的这些发现,除了对经络系统的广泛说明有一定的贡献之外,还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并且在这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北韩政府视其为伟大的科学成就, 1966 年,还特别发行了纪念金凤汉及其研究成果的小全张邮票(图二)。

就在金凤汉的研究成果报告会刚刚结束之际,1963 1214日,中国大陆《人民日报》以两个整版和一个半版的篇幅翻译转载了〈关于经络系统〉全文及附图,同时刊登卫生部致北韩保健省的贺电。《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刊登一篇长达1 6000 余字的研究论文,大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当时的《人民日报》认为金凤汉的发现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可谓推崇备至,因为金凤汉表明北韩科学家在经络系统的形态学、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就。

然而,由于金凤汉的研究工作以保密为名,他发表的论文没有严格按照论文规范的写作要求详细报告实验方法,因此其它实验室在进行验证时,始终无法重复出他的结果,从而引起很大的争议。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副教授藤原知领导的研究小组,和奥地利的组织学权威凯尔勒(Kellner)所做的追溯性实验,均否定了金凤汉的结论。

中国作为经络学说的发源地,对于金的研究自然更加关心,不但派出代表团赴北韩平壤考查学习,在国内也组织了大量人力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同样与金凤汉相左。只因为《人民日报》过早高调赞扬金凤汉的研究,陷自己于被动,学者们所得的正确结论只得压下不予发表。但来自国际上的压力已经使金凤汉难以承受,加上作假的手段又被同胞揭穿,最终跳楼自杀,为自己的不端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行文至此,不由得让人想起盛唐诗人杜甫的两句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金凤汉的往事早已过去,但当时《人民日报》的轻率,陷学者于不能发表正确结论的窘境,至今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注:该论文曾以单行本方式由北韩中央通讯社发行,至少出版过两次。

 

 

参考数据

1. 李鼎,《经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年。

2. 薛攀皋,〈金凤汉事件〉,《炎黄春秋》7 月号,60-64 页,2009 年。

3. 金凤汉,〈关于经络系统〉,《人民日报》19631214

4. 李强,〈勿忘金凤汉〉,《推拿医学》第7卷第2期,2005 年。

5. 朱兵、李江慧,〈又现「金凤汉」〉,《湖北中医学院学报》,第11 卷第2 期:3-10 页,2009 年。

 

 

图一:传统中医对人体经脉、穴位位置有一套图解说法,然在现代科学的检证下却未能找到明确对应的组织器官。图为明朝《滑氏十四经发挥》中,关于人体部分穴道位置的图标。︵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二:北韩政府为纪念金凤汉研究发行的邮票。图左上方为金凤汉本人照片;右上为北韩经络研究所;下方环状物则为凤汉管的图示。(作者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