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技史之声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青年学者主讲“中科馆大讲堂” 《古代钢铁技术与中华文明》

2021-01-05

  为及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指示精神,中国科技馆特色品牌活动“中科馆大讲堂”特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青年学者黄兴副研究员,以及北京科技大学李延祥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刘海旺院长、北京大学陈建立教授等长期从事冶金考古的学者,共同讲述“古代钢铁技术与中华文明”。本次讲座由中国科技馆欧建成副馆长主持。

  黄兴与其他三位学者从钢铁技术、竖炉炉型、河南铁冶、技术传播等方面展开讲述,指出中国早在公元前8-6世纪就发明生铁,领先欧洲两千多年,汉代基本形成了生铁及生铁制钢技术体系,实现了社会铁器化,并不断向外传播,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进程,对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绝,对东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贡献卓著。明清时期,钢铁技术逐渐落后。但经过一百多年的追赶,到21世纪,中国钢产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对中国经济全面、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研究古代钢铁技术,从规模化生产探索超大规模国家治理方式,从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创新与包容特有气质,为正确阐释当今中国道路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

  四位学者所在单位联合倡议以河南古荥汉代“河一”铁官遗址为依托,创立中国古代钢铁技术专题博物馆,深入挖掘古代钢铁技术的科技内涵、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