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今年5至6月,在研究所纪委组织开展的“学史强廉洁”专题活动中,各党支部深入学习、挖掘和整理了百年党史中的若干廉洁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安排,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些故事,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清廉力量,筑牢清廉防线。
本篇《浩瀚长空中的明星——王绶琯院士》由古代科技史党支部整理、推荐,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故事。
浩瀚长空中的明星——王绶琯院士
古代科技史党支部推荐
(刁玉松 整理)
在中国天文学领域的发展中,无数天文学家曾在此处耕耘,使我国的现代天文学从无到有,随后一步步发展壮大,而王绶琯院士便是其中闪耀的一颗明星。
1952年,远在英国的王绶琯收到国内的邀请,回国发展祖国的天文学。信中真挚的话语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最终王绶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英国伦敦大学天文台的优越环境,在师友的帮助下,冲破英国政府的阻挠,返回祖国发展和壮大天文学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天文学在多项领域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因此,为服务新中国的天文学建设需要,王绶琯院士曾两次更改专业方向。第一次是进行时间测定的工作,当时我国的授时系统十分落后,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基础上,王绶琯院士和同事齐心协力,进行了时间测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推动我国时间测定精度达到了世界前列。
第二次改动是转向射电天文学领域。射电天文学自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起步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天文学成果,而在我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尚属空白。于是自1957年开始,王绶琯院士承担重任,将研究方向转向射电天文学研究,全力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王绶琯院士带领着年轻人学习业务,常年奔波在崇山峻岭之中,起早摸黑,风餐露宿,不怕苦、不怕累,为射电天文实验基地选址,选台址、修路、接电、拉水、搬仪器,事必亲为,所有的讲课、生活和讨论都在临时搭建的草棚中,丝毫不抱怨生活条件的艰苦。王绶琯院士带领团队在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和方法上的难关,填补了我国射电天文学领域建设的不足。
王绶琯院士爱好写作诗词,在他一首题为《临江仙·书怀》的词中,凝练了自己一生的治学精神:“富贵不淫不怵,生平居里皈依,浮沉科海勉相随,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王绶琯院士淡泊名利,不慕富贵,以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为榜样,对于“安、钻、迷”,王绶琯院士对此解释为安心、钻研、痴迷,找准方向钻进去,痴迷于科研,感觉不到身心的苦累,而针对“才、品、节”,王绶琯院士认为科学家的志向要经得起挫折,抗得住干扰,要敢于自我牺牲,服务于国家发展科学的需要。
席泽宗院士曾将王绶琯院士和为古代天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文学家张衡对标,王绶琯院士继承了张衡的操守和品格,才能对祖国和人品如此之热爱,对专业如此之精勤。王绶琯院士胸怀祖国和人民,将目光洒向浩瀚长空和无垠宇宙,他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甘于奉献,为中国的天文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绶琯院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化为浩瀚星辰中的一颗明星,仍旧闪耀在长空之中,也照亮了无数后辈的前进道路,让他们奋勇前行,推动祖国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传益、吴笑宇:《王绶琯:永垂天幕的“科学启明星”》,《中国科学报》2024年3月15日第4版。
2. 张志明:《极目宇宙纪天功——记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文之星——福建籍著名天文学家》,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2月。
3. 王绶琯:《塔里窥天——王绶琯院士诗文自选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