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

党史中的廉洁故事 | 甘于清贫,奉献科研——农业科学家金善宝

2024-07-03    字体:【放大 缩小

    为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今年5至6月,在研究所纪委组织开展的“学史强廉洁”专题活动中,各党支部深入学习、挖掘和整理了百年党史中的若干廉洁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安排,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些故事,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清廉力量,筑牢清廉防线。

    本篇《甘于清贫,奉献科研——农业科学家金善宝》由古代科技史党支部整理、推荐,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故事。

甘于清贫,奉献科研——农业科学家金善宝

古代科技史党支部推荐

王申奥 整理

金善宝(1895—1997),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著名小麦育种学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金善宝于1930年代初赴美留学。这期间,他始终心怀发展祖国农业之志,毕业后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只身回国。

抗战时期的艰苦工作

1937年抗战爆发,金善宝随校迁往重庆。尽管是在大后方,但日军频繁轰炸重庆,这对科研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但金善宝仍顽强的开展工作。由于我国小麦产区被日侵占大半,粮食紧缺。因此,为了尽快搜集和培育小麦良种,金善宝每年前往各地农村走访调研。1939年夏,他沿嘉陵江、涪江北上,考察四川松潘等地的农业情况。途中,他曾被怀疑是共产党密探,遭到非法扣留。最终,金善宝走遍四川,完成了对全省小麦品种的系统搜集和整理工作。金善宝的在重庆期间还完成了作物学讲稿,并于1943年发表两篇重要论文——《中国小麦区域》和《中国近三十年来小麦改进史》,这都是他于艰苦环境下开展高质量科研工作的见证。

一心向党

除了开展小麦研究工作,金善宝很早便向党靠拢——共产党人团结抗战和全心为国为民的大义深深感染了金善宝,为此他两次找到林伯渠,要求前往延安参加工作,却因意外未能如愿。但他仍竭力通过其他途径作出贡献——学校号召向前线战士捐献寒衣,金善宝与同事梁希则各捐了100元的“寒衣款”给八路军。要知道,当时新华日报社社长每月的津贴也仅8元。

后来,得知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金善宝立即从多年搜集的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最好的品种,委托新华日报社交给延安方面。半个月后,邓颖超告诉金善宝:“延安收到了你送去的种子,同志们感谢您!”

甘于清贫,全身心扑向祖国和党的科研事业

金善宝捐款“大方”,但对自己却十分“苛刻”。他常说:“一个有志于科学的人,要能吃苦,耐得住清贫,白天三顿饭、晚上三块板,就可以了。”清贫的生活和繁重的科研工作使他的身体常年抱恙,不到50岁即满头白发。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会见金善宝,称这位比他小两岁的教授为“白发老先生”。

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他断然拒绝了台湾台中农学院开出的优厚条件,坚持留在大陆潜心教学与科研,并应爱国实业家荣毅仁先生之聘赴江南大学出任农艺系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金善宝担任要职。1955年,他又当选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承担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工作。随着身份和职务的变化,金善宝的生活待遇有了明显提高,还配备了专车、警卫。然而,金善宝经常坐三轮车上班,还多次向上级打报告,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用不着派人警卫,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警卫的地方很多,请求领导派他们到需要警卫的地方去。”

尽管身处高位,但他仍坚守科研一线。在农科院期间,金善宝踏遍了全国主要农业区进行考察,并在澜沧江流域发现了“云南小麦”新种。他从全国各地征集了5544个小麦品种,经深入研究,确定分属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云南小麦”5个种和126个变种,亲自定名19个普通小麦变种和6个“云南小麦”变种的名称。

小麦试验地需要劳动力、肥料、仪器和经费,涉及各方面的繁杂工作。但年逾古稀的金善宝坚持亲自过问、亲自参与。有人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搞试验?”他回答:“是的,要搞试验,中国几亿人口需要粮食,不搞试验,吃什么?”有人诬蔑他搞个人名利,他说:“党和国家已经给了我这么高的地位和荣誉,我还要什么名利?”对待小麦科研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直到80多岁才退居二线。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金善宝荣获先进科学工作者奖和两项重大科技成果奖。他满怀激情地说:“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长征路上,我要把82岁当做28岁来过,把自己的余年贡献给中国的小麦科学事业!”

参考文献 

1.《著名育种学家 金善宝》,《人民日报》2006年1月18日第2版。

2. 周桂莲:《金善宝,一“麦”相承的金色人生》,《麦类作物学报》2022年第6期。

3. 周敏:《“麦田守望者”金善宝》,《风正巴渝》2022年4月21日。

附件下载